评论员 倪壁东 在这一周,阿里巴巴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地震。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人事副总裁邓康明降级另用。
而这一切,马云在发给公司内部的公开信中说:“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同时查实确有近百名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明知是骗子客户而签约的直销员工!”
马云如此大怒,因为这一事件触碰了阿里巴巴的红线:阿里巴巴做的是“诚信”产业,卖的是“信用”产品。
对于B2B网站来说,两家用户公司也许相隔万里,从没见面,不知底细,彼此的信息极其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通过B2B的平台相识,从中牵线搭桥的就是阿里巴巴这样的红娘。说白了,阿里巴巴赚的就是媒人的“吃茶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它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这是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核心。
然而如果有一天这个红娘为了拿更多的“吃茶费”,硬把瘸脚折腿的说成是玉树临风,把歪瓜裂枣说成是花容月貌,那么这个媒人包里的钱在短时间迅速膨胀的同时,它嘴里的话所代表的真实性也跟着成反比例地缩水。当它忘记自己做的是“诚信”产业的时候,也是它开始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的开始。
因此,这次阿里巴巴历时一月的自查、果断在内部发布公开信、立即更换三大公司高管,这一连串行动,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实质是阿里巴巴的一次自我救赎,一次对野蛮生长的拒绝,其背后的逻辑植根于自身的商业基因里面。
可是离开阿里巴巴这一个案,拒绝野蛮生长的基因植根何处呢?缺乏真实性的信息有害无益,恶性造假的信息杀人不见血,可是拒绝野蛮生长的逻辑在中国行得通吗?
从上世纪横行的温州伪劣商品到新千年屡禁屡现的各种毒食品事件,从有“血色GDP”之称的矿难到各类人祸隐伏的安全事故,我们目光触及之处是一种野蛮蔓延的力量和一种粗糙原始的质地。这是原始积累时代难以避免的痛苦吗?
当野蛮成为一种潜规则,当潜规则成为一种亚文化,谁能拒绝野蛮生长的逻辑?
但是野蛮生长之所以需要被拒绝,不仅在于它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不仅在于它推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上它歪曲了竞争的规则,告诉所有的参与者,谁更野蛮,谁就获胜,它也扭曲了资源配置的信号,谁更野蛮,谁就能获得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社会、乃至各种组织,实际上将按着这样的潜规则和亚文化所设定的路径一路狂奔。也许其中的优胜者获得了超额利润,但是带给整体的则是噩梦一场。
因此,我们坚定地反对野蛮成长的逻辑,无论这种逻辑以原始积累为借口,还是以其他名义为原因。并且我们相信公开、透明化将有助于抵制这种野蛮力量的蔓延,因为它将使得无论是潜规则还是亚文化,都无法仅由某一具体情景下的强者所制定,而是在透明化的玻璃下,面对各种利益相关体和有责任心的公民社会的审视和检验。
因此,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媒体作为扒粪人去污除垢,而且也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组织致力于透明化社会的建设,这两者将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无论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时时警惕,自我排毒,并且对野蛮生长的逻辑说“不”。
- 阿里巴巴预期二季度出口将增30% 2011-04-13
- 阿里巴巴“表里” 2011-03-30
- 阿里巴巴2010年净利增长45% 2011-03-17
- 阿里巴巴看准大企业推企业团购 2011-03-10
- 欺诈事件引阿里巴巴巨变 201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