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8-20
麦乐信
订阅

亚洲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经济观察人士重新热议的话题是:即使面对着北美和欧洲消费市场日益恶化的情况,亚洲经济仍然充满活力。与悲观论者的看法相反,几乎所有亚洲主要出口经济体贸易顺差都在逐月强劲增长。这种现象被推导出这样的理论:亚洲区域性经济繁荣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亚洲经济终于与美国经济脱钩了。

从那以后,这些经济观察人士的关注重点转向飙升的食物和原油价格推高通货膨胀,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以及亚洲地区各大中央银行面临的两难困境。而一部分经济体中显现外贸恶化的初步迹象却被忽视了。亚洲地区的外贸状况开始由上半年的强劲增长转变为全面的衰退。

出口困境

6月份日本经季节调整的贸易顺差出现有史以来最小的增幅,而未经季节调整的贸易结余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0%,从2003年11月至今,这是日本第一次出口同比下降。这大大削弱了日本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动力,并令其第二季度GDP出现令人震惊的负增长。

因为发达国家和中国及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同时减弱,韩国的贸易也在保持多年强劲增长后开始出现逆差。台湾地区7月份贸易也出现逆差,为两年多来首见。

香港6月份出口也意外下降,而被视为香港生命线的转口贸易同比仅上升了0.2%。在跨境船运业务急剧下滑之后,新加坡出口也可能出现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因为对主要电子产品的外部需求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总体趋势下也持续疲软,菲律宾出口持续走弱。同时,棕榈油价格持续下跌也给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外贸额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在前六个月的外贸数据差强人意。2008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中国的外贸顺差减幅近12%。在奥运期间部分中国制造企业关闭(为了改善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这也将拉低下半年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出口。

6个月滞后期

出口导向型的亚洲经济增长模式在外部消费市场恶化时会非常脆弱。现阶段全球经济的下滑为这一论点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历史数据表明,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六个月之后,亚洲的出口通常也出现下滑。因此,2008年年中亚洲地区外贸数据出现下滑不应令人感到外,因为区域体内的各经济体开始感受到美国需求下降的影响了。

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已经开始出现经济增长疲软。然而,在去年最后几个月甚至2008年前几个月,它对亚洲外贸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很容易理解:出口订单总是提前几个月预订的;合同签订仍有效;同时,业务决策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在上几个月里情况已经急剧地恶化,新订单大幅减少,合同也没有续签,期权未获执行,同时存货也没有得到补充。这印证了亚洲地区各经济体最近外贸数据的滑坡。

更多问题在前

穆迪经济网的研究显示,亚洲经济不仅没有与美国脱离,相反,它们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更为密切。当亚洲各经济体增加对非美市场出口时,转口贸易--亚洲各经济体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至中国,然后在中国组装加工后重新出口到目标市场--的增加意味着亚洲各经济体仍然是间接但不可避免地与美国密切相关。

美国下半年经济依然疲软,并且有更多的其他发达国家纷纷加入经济滞缓的行列,亚洲出口商现在正在体验的艰难环境将在贸易数据中反映出来。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09年。 同时,在东亚的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厂和制造工厂正面临着能源价格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压力,而东南亚的生产商也承受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通货膨胀的形势愈加严峻,这可能会引发加薪的要求,并进一步削弱地区制造业的国际性竞争力。

积极的一面是,因为许多亚洲区域出口商专注于低端消费品,属于发达经济体的日常必需品。尽管现在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但这方面的需求仍将相对地坚挺。 但亚洲地区还是面临着一个挑战。全球市场对高端产品需求的下降,将限制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国家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未能提高该经济体的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准。

麦乐信(Matt Robinson)为穆迪经济网(Moody’s Economy.com)悉尼办事处的经济师,他持有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的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生学位。他曾经在多家联邦及国库机构、以及在澳大利亚总理与内阁部(Department of the Prime Minister and Cabinet)的经济组任职经济师兼政策顾问达9年。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