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变革气息
伊朗即将迎来6月12日的大选,现在有迹象表明,伊朗选民正在像几个月前选择奥巴马的美国人一样,拥抱一种伊朗版的“可以信任的变革”。
性格激烈的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正在与更为务实、更富经验的前总理穆萨维较量,而且境况不妙。中国的新华社在5月27日报道,近期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穆萨维在伊朗的十座大城市以38%支持率保持领先,艾哈迈迪-内贾德则落后4个百分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广播电台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则显示,穆萨维在德黑兰也以47%对43%的成绩领先于艾哈迈迪-内贾德。
几周前访问华盛顿的一位伊朗政治专家曾经平平无奇地预言说,穆萨维将赢得大选,并组织一个新的联合政府,将伊朗的中右派和中左派团结在一起。
不过,且慢为此欢呼:伊朗的民意调查结果是很不可信的,而在竞选的最后时刻,现任总统一向拥有巨大的优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伊朗问题专家萨迪亚布(KarimSadjadpour)说:“虽然艾哈迈迪-内贾德把伊朗经济搞得一塌糊涂,但他仍然会被挑选为总统。”他警告说,那些民意调查绝不值得相信,例如,2005年的民意调查就未能预见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获胜。
另一个值得警醒的方面是,包括穆萨维在内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认为伊朗有权发展核科技。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核问题不是一个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议,而是所有伊朗人都坚持的、事关民族荣誉的问题。而且,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谈判立场,主要是由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主宰的,无论谁最终当选总统,这方面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但是,穆萨维毕竟在向目前的体制发起强大的挑战,仅此一点,就说明了伊朗政坛正在涌动的暗流。伊朗常被西方人想象为一座巨大的伊斯兰训练营,所有人步伐统一,千篇一律,但实际上,伊朗人在媒体上的争论之开放令人吃惊。穆萨维的支持者对艾哈迈迪-内贾德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指责他造成国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高涨,并使伊朗在国际上越来越陷于孤立。
一周前,穆萨维在伊斯法罕的一次演讲中称,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厉声咆哮让伊朗“蒙羞”。穆萨维说:“这位总统……以他拙劣的政策威胁到了伊朗民族的崇高声誉。”他指的是艾哈迈迪-内贾德在4月日内瓦的联合国反种族主义大会上发表的强烈的反以言论。据新华社报道,穆萨维认为,伊朗的声威让所有国民感到光荣,而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政府在 “破坏这种声威”。
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支持者似乎正在变得焦躁不安。根据伊朗媒体的报道,不久前在伊斯法罕的一次集会上,他们焚烧了穆萨维的竞选旗帜,更早之前,他们在马拉尔德用催泪瓦斯破坏了一场支持穆萨维的集会。这些事件虽然是孤立的,但它们毕竟证明,艾哈迈迪-内贾德在选举日临近的时候,依然有能力实施威吓战术。
穆萨维在伊朗革命年代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为他的改革政策奠定了基础。他是1981-1989年两伊战争期间的伊朗总理,在这段艰难时光中成功地管理了伊朗的经济,至今为伊朗人铭记。这样的履历使穆萨维可以打破伊朗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隔阂,并使更多的国民支持中间派。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波斯房屋”小组,每周都会对伊朗的新闻进行一番分析总结。他们发现,“穆萨维所代表的形象是,带领伊朗回到‘甜蜜的旧日时光’。”作为一位执业的建筑师,穆萨维代表着伊朗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精英,但他也被一些选民认作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改革派人物、前总统哈塔米,在今年早些时候退出了竞选,转而在背后支持穆萨维。还有两位候选人将参加6月12日的竞选,分别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前司令礼萨(MohsenRezai)和伊朗议会前议长卡鲁比(MehdiKarroubi)。不出意外的话,穆萨维和艾哈迈迪-内贾德将在第一轮竞选中领先,然后在本月的第二轮竞选中一决雌雄。
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也许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举的确在伊朗上演。伊朗并不是一个遍地狂热分子、把炸弹绑在腰间、随时准备“就义”的国家。相反,伊朗是一个鲜活的国家,其国民充满自豪、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伊朗的神权政体对其民主构成了诸多限制,但民主依然得到伊朗人的真诚对待。像中东各地的民众一样,奥巴马的崛起和他代表的种种新机遇,也让伊朗人感到万分惊奇。
到底是穆萨维的改革气势更为强大,还是现在当政的艾哈迈迪-内贾德更能把持权力,两周之后将见分晓。但伊朗发生的这场争得你死我活的选战,本身就预示了一种变革的气息。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赵信/译)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 · 朱民:金融业未来一年面临巨大变革 | 2009-11-13
- · 柏林墙倒塌与世界的变革 | 2009-11-11
- · 伊朗发生自杀式袭击 内贾德发誓回击 | 2009-10-19
- · 中石油与伊朗签署南阿扎德干油田开发协议 | 2009-09-29
- · 变革的时代呼唤媒体的守望 | 2009-09-22









聚友网
开心网
人人网
新浪微博网
豆瓣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