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荡起双桨(2)
问:不是还有“禅让”吗?
答:禅让也并非政权的和平交接,只不过血流得少一点而已。能接过政权的,其实都是军阀,都有枪杆子撑腰。因此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民主的传统。
问:为什么没有?就因为不讲人权吗?
答:对!比方说孟子,虽然主张“以民为本”或者“以民为贵”,却没有想过,这个作为“根本”的人民,究竟有哪些政治权利。
问:不是说君主不合格,人民就有权革命吗?
答:严格地说,那叫“改朝换代”。改朝换代以后,人民与君主的关系,按照后世最开明之君主的理解,也只是水和舟的关系,不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所以,君主不合格,人民是不能“问责”也不能“解雇”的,只能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起义、造反、闹革命。
问:墨子呢?墨子主张人权吗?
答:墨子确实是“维权”的。可惜,他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权利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权利和言论权利。相反,在他看来,这些权利还必须无条件地交给统治者 (请参看拙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儒墨之争》)。结果,他就从平等走向了专制。
问:除此之外,墨子还有问题吗?
答:有。只主张“集体权利”,不主张“个人权利”。正因为不主张“个人权利”,结果是“集体权利”也没了。
问:杨朱好像是主张“个人权利”的。
答:可惜杨朱被歪曲和误解。杨朱被“妖魔化”以后,民主与法治就彻底无望。
科学、民主、法治,是我们今天的救世之道和强国之道
问:科学的传统呢?
答:也很稀缺。先秦诸子当中,孔、孟、老、庄、韩,都不讲科学,也没有兴趣。难得的是还有墨子和荀子。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具有科学精神的。
问:不是还有墨子吗?
答:墨子主要讲工程技术。何况墨子对待自然,还采取了宗教的态度。
问:其他人呢?
答:孔子和孟子,是回避的态度;老子和庄子,是哲学的态度;只有荀子,是科学的态度。在《天论》篇,荀子开宗明义就提出一个观点:“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问:什么意思?
答: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天行有常),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尧存),也不因统治者是什么人就会怎么样(不以桀亡)。这就把天与人区分开来了。天是天,人是人,自然是自然,社会是社会。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有人类的规范。自然不能把人类怎么样,人类也不能把自然怎么样。
问:那又怎么样?
答:各干各的呗!荀子说,天,是不会因为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季的(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也是不会因为人们怕远,就不再广阔的(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那么,一个君子,难道会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行动了吗?当然也不会(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这叫什么?这就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问:这话也是荀子说的?
答:不是,是《易传》说的。但是,君子为什么要自强,却只有荀子能解释。我们知道,作为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荀子与孔孟的区别,就是接过了道家的思想武器。
问:道家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答:以天道说人道。这是道家的方法,也是荀子的方法。
问:荀子岂不变成道家了?
答:不。他们对“天道是什么”,认识不同。道家认为是“无为”,荀子认为是“自为”。在道家看来,既然天道无为,人也应该无为。荀子则认为,既然天道自为,人也应该自为。所以,与其听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这就叫“天行有常,君子自强”,很有“中国特色”啊!
问:什么特色?
答:表面上说“自然规律”,实际上说“伦理道德”。
问: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吗?
答:是。这也是东方与西方之别,即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人事;西方人讲科学,中国人讲道德。所以,西方哲学是“物理学之后”,中国哲学是“伦理学之后”。
问:这里面有高下优劣之别吗?
答:没有,但有利弊。
问:对于西方人来说,利弊是什么?
答:那是他们的事,我不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也不用说。
问:那么请问,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呢?
答:泛伦理、泛道德。具体地说,就是把所有的问题,政治问题啦,经济问题啦,艺术问题啦,甚至科学问题啦,等等,都说成是道德问题。比如文艺作品的“品位”,是有雅俗之分的。但这是审美判断,不是道德判断。低俗不一定就缺德。然而在中国,那就是道德问题,肯定会吵翻天。
问:还有吗?
答:一事当前,先做道德判断,后做事实判断,甚至不做事实判断,或者用道德判断替代事实判断。比如我说道家“消极无为”,马上就有人跳起来大骂,说你怎么能这样贬低道家?其实我说“消极”,只是事实判断,并非价值判断,更非道德判断,哪有贬低的意思?凡此种种,都因为缺少科学精神。
问:科学精神有哪些内容?
答: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实证精神。可惜不能展开说了。其实,只要用这四种精神去反省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论争,就会发现问题确实很大。
问:所有要用科学精神来补充?
答:还要加上法治精神。
问:法治精神又有哪些内容?
答:无罪推定、权利优先、程序公正。在操作上,则表现为四项原则:证据确凿、立场公正、保护隐私、尊重人格。说得白一点,就是“宁可放过一千,也不错杀一个”,或“宁可牺牲真相,也要保护隐私”。
问:为什么要这样?
答:为了保护人权。没有人权,就没有法治。
问:这么说,还应该加上民主精神了?
答:当然。科学、民主、法治,才是我们今天的救世之道和强国之道。
问:所以,我们在继承思想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兼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答:对!这样才能荡起双桨,驶向彼岸。
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yi-zhongtian@163.com
(本专栏结束。作者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 | 2 |

- · 企业债欲破40%资产上限银行间市场扩容疾行 | 2009-11-22
- · 陈东琪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2009-11-19
- · 魏后凯 大北京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 2009-11-19
- · 【世界观】很高兴见到你 | 2009-11-17
- · 伙伴与对手 | 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