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是一次考试
大卫·伊格内休斯
01:43
2010-06-28
订阅

G20峰会即将在多伦多召开,而当前的情势可能令许多一年前的观察者感到意外:美国再次成为全球经济政策的掌舵者,而中国正在成为它有力的合作者。

一年之前,中国还在怀疑,依靠美国来管理全球经济体系,是不是下了一个错误的赌注。2008年破坏性极强的金融风暴甚至使中国担心,美国建立的金融构架已经基本上失控了。恢复人们对世界经济健康性的信心,尤其是恢复对中国政府决策者的信心,是过去一年里奥巴马政府受到的最重大的考验之一,其重要性超过了控制墨西哥湾的油污,甚至与塔利班的战争。而美国的经济拯救计划基本上是成功的,这是让那些怀疑者始料未及的。奥巴马6月16日致信参加G20峰会的领导人时,在信的开头宣布:“我们成功了。”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中国政府的行动。本月19日,中国决定改革人民币汇率,赋予其更多弹性。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不愿采取这一行动,因为它不知道金融危机的烈火还会燃烧多久。

美国官员称,应当把中国的汇改决定解读为全球市场已经稳定的证明。当然,人民币仍只是有限浮动,而且此举带给美国的好处,将被欧元在近几周的剧烈贬值抵消。欧元的贬值可能使德国成为新的贸易威胁,顶替中国,成为破坏平衡的贸易顺差的制造者。但中国的汇改毕竟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中国人似乎已经接受了美国的观点,认识到本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在长期里是不稳定的。据美国官员说,中国人的新口号是“平衡增长”。为了增强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中国在2008年末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现在,中国又做出决定,部分放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在长期里将使中国的出口变贵,进口变便宜,从而使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降低。

令人鼓舞的是,中国似乎正准备与美国在更广泛的经济与政治议题上合作。中国在本月决定支持联合国对伊朗的新一轮经济制裁,就传递了这一信息。中国政府认识到,不认同国际社会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共识,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美国官员相信,中国正日益将自身视为全球安全的利益相关者。

奥巴马与中国政府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前国务卿基辛格,他与中国领导层关系密切。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恰好又曾在基辛格手下工作,并经常与他来往。所以,当中国人想理解美国的战略时,基辛格就可以告诉他们权威的意见:美国希望与中国合作,构建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与安全框架。中国政府虽然心存顾虑,但想必也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今年5月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提醒我们,金融体系依然是何等脆弱。去年欧洲人还在幸灾乐祸,一味斥责美国引发了次债危机,而忽视了自身的金融缺陷,现在他们得到了教训。欧盟现在制定了一项涉及数亿美元的救援方案,以拯救希腊、西班牙等负债累累的国家。欧盟还仿效美国,对其主要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以便让投资者相信自己存款的安全性。近日来,实施美式政策的欧洲人似乎正逐渐获取成功。一年之前的流行话语还是“后美国时代”,以自由市场与全球化为特征的“华盛顿共识”的破灭。但在过去一年来,世界各国再次奉美国为榜样,仿效其灵活的金融机构和经济调控政策。现在,挽救世界经济的行动已经基本成功,只是有一个令人烦恼的不足之处:我们仍没有一个可靠的长期计划来控制赤字。不过这个问题也可望得到解决。

在美国国内,由于失业率依然高得可怕,几乎没有人把经济成绩归功于奥巴马。但如果你在多伦多侧耳倾听,你仍然可以听到,一些人已经宽慰地松了口气,包括一些中国要员。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赵信/译)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