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这一事件本身来的比较突然,但我们却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前因后果。
根据所公布的经济资料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的工业产出增加值在今年下半年的增速明显放缓,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也快速回落到了4%这一区间,这表明中国的生产和消费在今年下半年都出现了滑坡。值得注意是,为了扩大内需刺激增长,国家的财政收支情况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赤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中国经济趋冷的事实,而12月1日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大幅下滑也无疑强化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不确定的预期。
由此可见,美元对人民币1日的大幅上涨是最近几个月以来诸多因素合力发挥效力的结果,而并非一则数据之功。
·11月CPI破“3”成机构共识
统计局将于下周公布11月主要经济指标,但是近日交通银行、中金等研究机构均发表报告,认为11月中国CPI有可能降至3%以下。 [全文]
·PMI指数跌至历史最低
38.8%,这是PMI指数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联合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达到5%-6%。 [全文] ·退税率提高难解出口下滑
“利润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大幅下降的订单,真的很恐怖。现在纺织企业订单的下降平均在2-5成左右,出口退税并不能解决需求问题。” [全文]
·10月财政收入首现负增长
10月份的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出现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并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 [全文]
·9月财政赤字激增至731.72亿
8月份的赤字为188亿元人民币,9月份激增至731.72亿。中国已经连续两月出现财政赤字。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