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荒蔓延 全球“捂米惜售”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两周内上涨了50%的米价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社会动荡。
大米价格日前创下了纪录新高,非洲国家纷纷从少数几个仍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大米的出口国获取供应,以此保证粮食安全,预防社会动荡。更有甚者,在一些将大米当作主食的新兴国家已经出现了骚乱,政府开始派军队监控大米的供应。
世界银行华盛顿分部最近表示,在中国、埃及、越南、印度等占世界1/3粮食出口份额的国家相继出台限制出口的政策后,印尼这一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也将采取类似措施。
全球各国似乎都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惜售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正威胁着全球食品供应链。据彭博社报道,由埃及首都开罗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再到中国上海,大米抢购浪潮随处可见,而其对世界粮食供应混乱与中断带来的潜在威胁,与今年初华尔街信心不足导致的信贷市场动荡带来的危害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全球粮荒或许将给次贷危机火上浇油。
一方面,出口国“再贵也不卖”的声音持续着。继中国、埃及、越南、印度4国之后,印尼农业部长阿普里安托诺日前也宣布该国粮食产量仅够国内自给,不足以维持出口。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指出,全球出口量由于出口限制政策将跌落3.5个百分点。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组织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大米出口量减少了110万吨,为2990万吨。
另一方面,进口国坚持“再贵也要买”。菲律宾财长马尔加里托o特韦斯表示,为了满足国内人口需要,即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涨到每吨700美元,政府也会一如既往地进口大米。他认为,尽管关税高达50%,当前最紧迫和可行的办法就是尽快买入大米。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则警告说,在粮食与能源价格连续六年上涨之后,从墨西哥到也门等全球33个国家或许将面临“社会动荡”。
此外,米价上涨还可能造成新兴国家通胀的进一步上扬。过去一年,石油价格升至创纪录的高位,小麦、大麦和植物油等其他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已经令这些国家受到冲击。

- ·2008全球财经十大焦点人物 | 2008-12-31
- ·开盘点评:衰退可能让激烈冲突纵深蔓延 | 2008-12-30
- ·全球股市非常时刻 | 2008-12-25
- ·2008年全球IPO规模降至5年低位 | 2008-12-24
- ·2008年全球IPO规模降至5年低位 | 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