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6-05
订阅

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605)(1)

 1  |  2  |  3  |  4 

《上海证券报》

限塑令:或许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妙

花了钱的塑料袋,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消费者对价格上涨和成本上升是敏感的,在开始的阶段,由于限塑令,消费者会暂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就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明显减少”。但这只是初期的反应,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人们的偏好就会改变,消费者就会认可收费的塑料袋,塑料袋的使用数量会缓慢回复到或者接近原来的状态。因为消费者发现,他们找不到塑料袋的替代品。

知道这项涉及几乎所有消费者利益的政策,其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征询过其中多少人的意见,但是,很明显,对于塑料袋的替代品,政策制定者显然没有考虑周全。塑料袋固然有对环境不利的毛病,但是塑料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是商家和全体消费者,也就是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塑料袋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它非常干净、方便携带,便于放置,不怕水浸,更重要的是非常便宜,即使收费,价格也是相当低廉的,只有几毛钱。

人人都希望环境好。但是,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提高和环境质量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部分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对环境有某种破坏作用,如造纸和使用汽车。人们常常从道德层面上指责污染者,同情受污染者。但是大部分污染并非生产者故意为之,不是为了污染而污染,而是为了生产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得不如此,环境相当于生产的某种必要投入品。当消费者告诉厂家需要某种产品时,就应该意识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将是不可避免的。一位经济学家说得好,忍受肮脏是美国富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当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后,人类对于环境的高要求就会凸现出来,同时,也有能力为环境好转支付成本。这就是平时说的,先污染后治理。虽然人类想避免这个并非合意的结果,但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打破这个宿命,殊为不易。所以,环境与福祉并非就是一回事,环境更不是一切,它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东西。

确实有些发达国家,也对使用塑料袋有某种限制措施,但是实行限塑令的国家并不多,难道它们不担心环境污染吗?当然担心,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不用塑料袋,用其他的办法,成本可能更大。按理说,这些发达国家,更应该先行,它们可是到了对环境比我们更在乎的阶段了。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