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政策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限塑令·产业篇

限塑令之于产业影响

    随着6月1日“限塑令”大限的渐行渐近,除了对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可推广性的讨论以外,更多的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的命运如何,会否造成整个行业的大洗牌,行业企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此次国家明确提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对行业发展是很大的利好。限塑令实施后,生产技术不达标、产能有限的塑料袋生产厂家肯定会减少,没有了他们的低价竞争,行业可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预测,这项禁令正式实施后,估计有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面临转产或关闭。

 

    在塑料生产行业面临洗牌之时,塑料回收再利用行业则可能出现更多商机。上世纪末日本和德国有关环境部门曾对聚乙烯塑料袋、纸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过数据对比分析,塑料袋比纸袋的环境适应性更优。在塑料消费难以舍弃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处置塑料废弃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再生利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行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前景十分看好。(全文)


限塑令·观点篇

加工工业协会:杜绝超薄塑料袋有难度

    加工协会负责人李国俊介绍,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6万多家,但多数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小,几千元买一台吹塑机就可以开张,使用的原料都是回收的垃圾袋,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因此难以统计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企业规模和比例。要在生产环节杜绝超薄塑料袋,生产监管上存在难度。

 

环保局:执法部门还应严格执法

    北京市环保局副总工程师程霞认为,对塑料袋实行收费肯定会减少白色污染,但要真正完全禁止,还需要执法部门对一些小自由市场、小集贸市场进行严格执法。

 

中消协:应采用惩罚性收费

    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表示,支持对塑料袋推行有偿使用,“甚至可以采取惩罚性的收费制度,来抑制消费者过多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如果只是收几分钱、几毛钱,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他指出,惩罚性收费与塑料袋成本之间的差价应专门用于环保事业。


学者:限塑令:经济手段与消费手段的较量

    福州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许斗斗教授认为,塑料购物袋收费制度在国外有许多的成功经验,但单纯以经济手段来降低塑料袋的消费需求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限塑令”还强调,采取从源头限产、限销塑料购物袋以及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等措施,综合治理白色污染。目前的现实是,在全民环保意识还普遍薄弱的情况,环保消费往往就“走样”。 (全文)

 

网络:“限塑令”的边际效应递减为零

    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政策,认为获得利益的商家,其所增加的利益是不成立的,因为塑料袋的成本早已计算在他的成本中,而他获得的是塑料袋双倍的利润,这种利润是不可能补偿消费者的,而消费者是直接的利益受损者。国家可以通过税收获得治污的费用,但是这项政策的同时,并没有白色污染治理税或费的出台。(全文)

 

瞬间

 

 

 

数字

·5000亿

每一年在世界范围内塑料袋消耗的数量。
·500年
通过垃圾掩埋塑料袋需要500年才能腐烂。
·300年
一个普通塑料袋完全降解需要的时间。
·1200万
美国人每年扔掉1000亿个塑料袋,相当于燃烧掉1200万桶石油。
·10万
塑料袋平均每年造成10万只海龟或其他海底生物死亡。
·60个
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储存了60个塑料袋,而仅有4个会用于去杂货店购物使用。
·25亿
新加坡每年废弃的塑料袋达25亿个,平均每人每年丢弃约700个。
·69亿
澳大利亚每年消耗的塑料购物袋数量,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一个。
·1.8万
塑料袋减少25%,相当于路上少了1.8万辆汽车。
·1个
平均200个塑料袋中仅有1个塑料袋会被循环利用。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