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4-20
作者:杨兴云

止跌信号初露 信心回升

随着企业订单的回升,开五金厂的港商邝志明的信心也开始增加。

“从2月份开始,以前的客户开始打电话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一些客户甚至开始试探性地恢复下单,”邝志明说,这在1个月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个时候仿佛一夜之间客户全都消失了,而工厂的资金链也处于断裂的边缘。”

尽管现在的恢复只是初步的,其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对珠三角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来说,“订单逐渐恢复的意义在于,既可维持企业产能,冲销固定费用,又能够将长期积累的人才留下来,一但经济状况好转,企业将很快重新获得发展机会。”邝志明说。

积极信号

实际上,在珠三角区域,宏观经济跌幅收窄,经济止跌的信号初露端倪。根据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初步计算,今年一季度广东GDP增长5.5%,其中今年1至2月份GDP增长5%,1至3月份GDP增长5.5%,工业生产值略有回升,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增幅有所回升。

“传统上,一季度的工业指标比后面几个季度都要差,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接下来的情况肯定会有所向好。”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成建三说。

而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则认为,应密切关注正在进行的“广交会”的情况。他说,“广交会”在某种意义上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其透露的相关信息有一定的预期效果。

袁持平说,据他了解的信息,本届“广交会”外商人数和展位数量呈现“一升一降”,“这表明需求下降正进入筑底阶段”。

他认为,珠三角区域的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大多是基本生活用品,而一般的消费规则是,当经济出现问题,首当其冲是减少奢侈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而“基本生活用品很难减得下来。

“2月份以来,企业开工率普遍回升到九成五以上,厂房、出租屋空置率继续降低。”东莞主管外经贸的副市长江凌表示。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表示,与有些持保守谨慎态度的外商不同,东莞有一些大企业反而开始逆势而上,认为现在是扩大生产的良机,订单也有所回升。

而据来自广州、深圳、中山等多家人才市场披露的信息,进入 4月以来,用工需求最多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很多企业由于订单开始增多而增加用人数量。

一家外资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都没有能力大量保留员工,只有当订单需求转暖之后,才会产生明确的用工计划。

在深圳宝安的一家劳务市场,记者看到,4月份以来近两周,电子、五金及鞋业和家具几个行业的普工和技工岗位的缺口大约占到总岗位数的70%左右。与此同时,普工的需求也开始出现攀升,仅龙华一家某制鞋公司一次性的需求就到达上百人。

融资成为最大难题

“资金问题让我忙得焦头烂额”,东莞兴锋毛纺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德锋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在珠三角地区,除订单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

据了解,李德锋的公司现有员工上千人,产品80%以上销往国外,除东莞外,在广州新塘还有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分厂,即使这样,也仍然贷不到款。

由于缺乏资金,不得不裁员一半,大量生产设备闲置。李德锋表示,其实订单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如果资金跟不上,即使有单也不敢接,因为“到时候不能按时交货,还要承担外商索赔的风险”。

李德锋表示,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企业没有抵押物,在东莞,大量的企业尽管已向村委会购买土地,但难以获得房产证;其次,大量中小企业的老板喜欢现金交易,导致通过银行的账户上资金流动数额极少很难达到银行的审查标准;此外,很多在珠三角经商的老板系外地户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挡在银行的贷款 “门槛”以外。

据了解。自2009年起,东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由100万元增至3000万元。

尽管如此,李德锋还是认为,那么一点资金,对东莞近十万户企业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江凌认为,融资难实际上还与目前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过去企业接单不需要预先付款,完全靠银行信用,但现在即便有单也要拿现金。企业因为条件不够,银行不愿意提供融资。此举更加剧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