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0年前起步的珠三角,到20年前发力的长三角,再到如今的“中四角”和“西三角”,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区域经济引擎的轮番带动。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也由当初的沿海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
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3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称:“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规 划、分类指导,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这一变化,在区域政策上具体表现为,从中央到地方,出现了一批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形成了宏观区域规划(如中原经济区)、中层改革试验区(如成都、重庆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微观新区(如两江新区)的三层区域发展格局。
而在地方的实践上具体表现为,各地政府均地为各自的区域发展设立了规划和目标,并且试图突破区域之间的行政束缚,以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共同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目标。
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力。【详细】
-
鼓励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浙江海洋开发
去年“两会”期间,时任浙江省长的夏宝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生产力是转型突破口。一年之后,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再次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详细]
-
撤销铁道部欲谋“一箭射三雕”
所有人都得为改革分担成本,分拆铁道部就属于这一类改革,它所能换来的,是谋求中国铁路在新体制下获取更高的运营效率。[详细]
-
确立社会转型新思维
无论现实会怎么走,我愿意在想象的意义上,把现在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新的30年的开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形成具有建设意义的超越性思维,是极为重要的。[详细]
-
市场经济的中国路
市场经济不是经济演进的终点,而是人类摆脱贫困,开创文明,追求自我完善的一个平台。现代市场经济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奢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为时尚早。[详细]
-
反腐败的两难选择
反腐败真正的两难选择是如何处理腐败的存量,也就是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详细]
-
社会秩序的瓦解与重建
在变革临近的中国,有两大精神遗产受到特别的重视,一是社会主义苏联解体、消亡的教训,一是中国反复以暴力改朝换代的历史。人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加看清现在和未来。[详细]
-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机密”?
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机密”?究其原因,一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懒政”,公布数据以及可能带来的善后工作肯定没一推了之来得简单。[详细]
2003年初的中国,国有企业在经历几年休克式疗法后正逐步地恢复元气,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开始出现快速的增长,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外部没有太多的干扰,整个社会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详细】
经济升温的速度比社会热点升温的速度还要快。原本学者们料想,SARS可能将2003年的经济打入冰点。但仅仅过了一个季度,经济增速就恢复了,到了2003年四季度,已经接近10%。【详细】
2005年10月27日上午10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一层的大厅,上任216天的建行股份公司董事长郭树清(现任证监会主席)举起手中的酒杯,碰撞声中,香港联交所电子幕墙上第一次出现的代号0939的建行股份交易价格正在不停地闪动。【详细】
在2006年之前,风光的房地产业写在脸上,写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即使引来非议,也仅限于茶余饭后的评弹,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那不过是一个稍微冒尖的暴利行业而已;当时针轮转到2006年时,房地产结束了此前所有的铺垫,一步步升级为触及全社会神经元的敏感话题。【详细】
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拆迁一样。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拆迁2004年9月启动后,这里变得十分混乱,偷盗成风,多次失火,当地居民称明显是有人纵火。而大约在2002年,杨家坪步行街的西头,有人因对抗强拆,被拖出房屋,围观者众。【详细】
当日历翻到2008——改革开放后的第30个年份,人们所期待的是几个月后将拉开帷幕的那场盛典。我们为此浩繁地准备了7年。三十年的自我重塑让这个国家渐渐褪去孱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被赋予了成年礼式的意义。【详细】
北京的公路上,照样车水马龙。如果乘车一路向南,你会看到:高速路上的物流货车依旧因超载而臃肿不堪,沿途的城市天际线上密布着建筑脚手架和吊装机械;备受争议的京沪高铁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它对中国的改变和冲击将在两年后出现。【详细】
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时间节点像现在这样,专家们对未来通胀形势充满如此大的分歧。有人担忧2010年通胀形势将会前所未有地严峻,但也有人认为,通缩才是更令人担心的问题。【详细】
从欢歌到弦断,折射出民间金融市场存在的必然与必要,同时也引人反思,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改革,让这一体外循环的庞大资金阳光化?灰色身份让它们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百害而无一利。【详细】
中国需要第二次改革的呼声又起,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第二次“南巡”。2012年,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那次南巡,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改革路线的确定和改革路线的执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