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等待!童话王国没有童话 记者 张斌 等待!等待!!仍然是今天的主题。
如果说上午大家还在为弄到凌晨的心草案而大伤脑筋的话,下午的时候,几乎新案文一出就人手一份了。
协议草案满天飞。
不断的更新,但是“没有一个满足雄心勃勃的气候协议的要求,或者满足期待的减排力度和资金数额。”
谈判组仍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
窃听记 记者 张斌 这一天在等待中度过。
各国领导人陆续抵达哥本哈根,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他们马不停蹄的在进行着双边磋商和多边磋商,以求在最后的时刻能有所突破。
东道国放弃了强推昨日的“丹麦草案”;希拉里宣布了附带苛刻条件和“模糊不清”的中期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计划。
差强人...
-
哥本哈根现场图集(2) 记者 张斌/摄
14日早晨,等待进入会场的人群。本周一,由于有更多的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会场一时脱离了正常的运转。
大会为参会... -
争议在“要求睡觉”中结束 记者 张斌 哥本哈根时间16日晚上十点的时候,我写完稿子准备离开。
此前,为解释“丹麦草案”的会议从下午1点一直向后拖延。虽然夜渐深,我还是去了仍有很多人在坚持等待的会场试试运气,没想到会议刚刚开始。
这个会议,新主席拉尔斯.拉斯穆没能主持,主持人给出的解释是:“这份草案涵盖了各缔约方的意见,主席正在进行磋商,明天早晨会将结果报告给全会。”
-
《京都议定书》险“被杀” 中国遭重围 记者 张斌 谈判代表的脸上开始露出疲惫与焦躁。据说昨天很多个Group都讨论到凌晨4-5点,还仍然在坚持。
今天,谈判陷入了僵局。可能在高级别会议之前,没人愿意再退让。
上午9:30,出来了新的《公约》主席文本草案。发现关于发达国家减排已经被放到了高级别会议。
这一议题跟《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讨论重合度很高。发展中国家担心,如果在《公约》这里谈的多了,《京都议定书》里的国家会逃到这边来。
昨天发生的非洲国家离席事件,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这个问题应该先在《公约》下推进...
-
高级会议前,中国的坚守 记者 张斌 新住处不能上网,我今天很早就出门了。寒意逼人,不禁打了个冷战。
一下地铁,我就被吓到了。面对Bella center门前的人山人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在游行。因为我听到人群里有人在喊:“obama ,cut your emission.”。仔细观察,才发现不是,只是一个NGO组织在呐喊。
新一周的开始,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从世界各地赶来。而这,使得本来就不堪重负的Bella center ,又暂时脱离了正常运转。
开始有人从前面“加塞儿”,开始有人不停的抱怨,以前这种情况在欧洲确实...
-
搬家记 记者 张斌 今天要搬出comwell hotel了,终于结束了这段“地铁+火车+巴士”的生活。可恶的巴士385,一小时一趟,而且每晚8点就收工了,根本赶不上。
我们四个来自中国的记者同时搬了出来。三个去了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我自己准备去预先定好的stine的房子。
由于大会房屋紧张,会议的网站上贴出了很多个人的租户。比酒店要便宜些,而且离会场也相对较近。
Stine到地铁站来接我,感觉是个so nice的人,也非常的健谈。她今年37岁,是名护士。也许和职业有关,Stine做事非常的麻利,...
-
第一缕阳光? 记者 张斌 清晨起来,拉开窗帘,见到了七天以来的第一缕阳光,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具有穿透力的阳光刺激着我的神经,顺便让我有了一个美丽的心情。
不知道主席海德嘉是不是也受到了天气的影响。“第一周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得进展。” 她在会场上向大家宣布,这应该是指昨天提交的文案。
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有这种好心情。虽然此文案就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绿色技术,如风力和太阳能有了建议。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各方仍存有深刻的分裂。
各国对这个谈判草案的初步反应是:强调了以美国为首的富裕国家,和以中国为首的、仍然在...
-
当截版遇上了新“进展” 记者 张斌 昨晚一夜没睡。
酒店房间里一片狼藉,6、7个杯子完全没有顺序的摆放在桌子上、地上,记不清自己一共喝了多少杯咖啡。
交完稿子的时候,快中午12点,北京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了。我洗了个澡准备去会场,看看今天有没有什么新动静。
周报的短处就是时效性跟不上,何况这次又有时差,说实话,给报纸供的稿子我有些心虚。会场每天都有“爆料”出来,等报纸出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新”闻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对的。
还没等我出发,就收到...
-
分身乏术 记者 张斌 今天是我到哥本哈根最忙碌的一天。
白天要去会场,下午18:15分约了欧盟首席谈判代表Dr.Artur Runge-Metzger做专访。晚上要写3个稿子,明天是编辑部要结版的时间了。
北京的清晨比哥本哈根来的要早些。
下午5时,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举行记者招待会。一向恪守时间的他这次迟到了,从5分钟延长到15分...
-
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哥本哈根进展很拖沓 记者 张斌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已经进行到一半,但谈判进程缓慢,各国话语权和利益的博弈,让召开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谈判,还未进入到实际和具体的哥本哈根协议核心议题深讨阶段。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斌就谈判进程一事,专访了欧盟首席谈判代表Dr.Artur Runge-Metzger,他认为,目前“最大障碍来自于有太多的议题还没有具体探讨”,并且称“整个过程显得很拖沓”。以下是专访...
-
发展中国家抵制哥本哈根“丹麦文本” 记者 张斌 相峙阶段究竟还有多久?三天过去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然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焦点就是“是否坚持双轨制来谈判”。
两大阵营互不退让,谈判举步维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东道主丹麦牵头,与一些发达国家商谈后抛出一个“丹麦文本”,昨日这一文本一经公开,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丹麦文本”本末倒置的为一些发展中国家设置了减排义务,...
-
美国,出乎意料的低调 记者 张斌 早晨起来打开电脑,美国仍然没有回复,我将邮件复制又发了一遍。
这个动作重复了快一个月了,每天的清晨,从期盼到失落,到感觉正常,到这只不过成为一个惯性动作。我执著的去重复它,仿佛与自己较劲,或许应该叫执拗。
这是一封联系美国赴哥本哈根谈判代表的采访信,几乎同时我曾发给了欧盟的谈判代表,对方颇为积极。
美国这次的行为让人感觉很低调。
距离会议开始的前10天,美国的温室气体减排数字才千呼万唤始出来,“17%”,几乎受...
-
哥本哈根现场图集(1) 记者 张斌/摄
清晨,各NGO组织很早来到场外
-
开幕式,场内与场外 记者 张斌
场内:
Bella center, 哥本哈根时间七日上午十一点五十分,峰会正式开幕。
丹麦导演摄制的四分钟短片“请拯救地球”与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的MTV有异曲同工之处,人类目前的“不作为”无异于正在经历一场战争,其破坏性令人震撼。“小女孩的家园变成荒漠,努力奔跑无处。”
短片过后,肃穆的歌曲“所有生命都是你的...
-
意料之外 记者 张斌 哥本哈根比我想象中的要沉默,没有争辩,没有呐喊,圣诞节的气息甚至超过了气候大会。
这是我下飞机的第一感受,心里竟然有些失落。
中午注册完毕,我从机场酒店搬到了comwell hotel.
这家酒店离会场有些远,需要坐巴士转火车然后再转地铁。周末巴士改为一小时一班的惯例并没有因为大会而调整,阴沉的天气、来的太早的黄昏和痛苦的时差让我在“出去”与“不出去”之间徘徊不定。
“Bella Center好像有炸弹,会场已经封锁了。”乐施会的王彬彬在MSN上说,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
写在出发之前 记者 张斌 明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898”,一路向北飞行。
记忆中的哥本哈根,“白天很短,黑夜很长”,整个小城有种缓慢的乐趣,疲惫的现代人徒步走上一天也不会感觉到累。
雨夜的大街,没有车水马龙。低压的云层下,城市布局节奏明快,安静雍容。清晨来得很迟,天色阴沉,而空气透明,夹杂着一点蓝莓的味道。传统和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这里并行不悖,和平相处。
我有一种预感,二十个小时后,再见哥本哈根,可能会颠覆这个小城在我头脑中的印象。
无法想象市区面积只有88平...
记者简介
张斌,经济观察报要闻部记者。报道领域为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