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兖矿的见证(2)
目前兖矿的煤制油项目完成了中试,不过,还需国家发改委的批文方可开工建设。
兖矿进军煤化工另一大机遇来自对鲁南化肥厂的并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鲁南化肥厂面临破产。这家公司是全国最早通过煤气化生产化肥的企业,拥有全世界第五套、全国第一套德士古气化炉。
鲁南化肥厂规模较大,人员素质高,技术、设备先进。1998年,兖矿收购后,投入了很少的资金和精力就将其打造成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
此后,兖矿集团开始大规模进入煤化工行业。在鲁化的基础上,兖矿煤化工方面现在主要有:国泰化工、国宏化工、国焦公司、榆林能化、山西能化、贵州能化、新疆能化、菏泽能化等十多家公司。
兖矿一贯注重技术研发的优势在煤化工领域再次体现。兖矿的煤化工洁净技术打破了西方垄断,使美国向中国转让同类专利时被迫降价20%。德国一家公司甚至专门申请航线,雇专机到兖矿取经。目前兖矿国际专利转让费已突破2亿元。
兖矿党委副书记宋国称,煤化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一半,目前兖矿已形成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化工园区和赴晋、陕、黔、疆开发的能化基地“双轮驱动”的格局,兖矿已成功完成转型。根据规划,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年销售收入可达258亿元,成为产值超过煤炭的支柱产业。
探路海外
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注定了产业整合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
1979年以后,国家放开了过去不允许集资办矿和私人办矿的限制,实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全国各地掀起了群众办矿高潮。直到1997年乡镇煤矿有6万多处。据称,其中非法开采的有5.12万处,占总量的85%。
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要求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支持大型煤矿兼并改造中小煤矿。煤炭行业的大整合拉开了序幕。
在国内行业整合中,兖矿集团与神华、中煤能源这两家央企相比,却有些力不从心。与神华集团副部级央企相比,较高行政级别可动用更多政府资源帮助其在国内买矿,甚至行政划拨,地方政府也愿意配合。兖矿集团属于山东省级国有企业,到外省拿矿往往会遭遇当地政府的抵制。
同时,各地方政府对于资源产业越来越倾向于区域内部连横。日前,山西省提出的实施“大集团战略”,酝酿组建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和山西无烟煤集团三大集团。河南、贵州、山东等煤炭大省都纷纷出台了区域内部整合的规划。
兖矿一位人士称,目前各地政府在招商过程中对于矿产资源都有相应的保护政策,并不愿意让外地企业插手。随着国内未开采的煤矿资源日益减少,兖矿感觉到近年来在国内买矿越来越艰难。由此,海外买矿成为了兖矿的一个发展思路。
早在2006年,兖矿集团已在澳大利亚收购了澳思达煤矿,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买矿的煤炭企业。
兖矿海外并购之路也得益于其技术优势。澳思达煤矿历史上多次出现安全事故、因自燃发火被迫关闭。兖矿则因为技术优势能够解决自燃问题,以2200万美元超低价收购该矿,第二年年底就恢复生产。
兖州煤业总工程师倪兴华称,即使在2008年中国煤炭跌落低谷、价格大幅下挫、企业普遍亏损的时候,奥思达煤矿依然取得了生产原煤185万吨、盈利1.1亿澳元的佳绩。目前澳思达已收回当初的投资,成为兖矿利润的一大支撑点。
通过澳思达煤矿的运营,兖矿已经对澳大利亚生产、技术、职工权益、相关法律上形成了一套模式。自从并购了澳思达矿后,兖矿集团在当地考察了15个煤炭项目,希望以澳思达矿为平台,建立海外煤炭基地。
2009年8月,对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则实现了这种夙愿。菲利克斯公司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煤炭上市公司,其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煤、高炉喷吹煤和半软焦煤。此次,兖州煤业拟以16.95澳元/股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100%股权,总收购代价约为33.33亿澳元(约为人民币189.51亿元)。
兖矿相关人士指出,从煤炭储量来看,菲利克斯煤矿比澳思达矿储量更大、煤种更优,效益也将远远超过后者。

- · 【专栏】阴晴未定的中澳关系 |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