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发债,报中央(2)
土地财政缩水后的举债冲动
发债预想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
分税制改革十五年以来,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负债率也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分税制之后,地方政府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60%左右降至目前的40%左右,再加上各种事权的下放和公共服务的刚性开支,导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不过,分税制的一个好处是,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被全部划归地方所有。因其不必进入地方财政预算,不需经地方人大审议,此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卖地还债”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解决此前债务的重要方式。
一位基层财政所的前所长告诉记者,大概2002年的时候,其所在的市工资无法发放,当地市常委会决定强制向在职公务员借款2000万,2年后还。当时大家都觉得市里财政肯定没钱还,然而这之后,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兴起。很快,一块地就可以卖几千万,而原来一年的地方税还不到一个亿。后来市里不但还了借公务员的债务,还发齐了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的拖欠工资。只是好景不长,国家前些年的宏观调控首先指向了土地供应。“土地财政”开始严重缩水,风光不再。
眼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地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趋势开始浮现。四川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财政收入增幅自2008年5月开始逐月回落,10月当月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1月当月负增长10.4%,2008年全年财政减收达136亿元。
在地方财政困局再现的时候,地方政府却又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增支压力。为了扩大内需,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之后,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宣布跟进投资刺激经济,各地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8万亿元左右。
以四川省为例,该省确定了要在3年左右时间内,实现完成投资3万亿元规模的目标。据称这一轮的投资规模可能相当于四川省1978-2007年的投资总和,每个月的投资就近千亿元,相当于1999年全年的投资规模。
四川省财政厅的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按照四川省委关于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达到1万亿元以上的部署,2009年地方各级政府需要筹集的各类政府性资金,将在1380亿元左右,其余的款项都需要向社会资本筹集。
但是,这些投资钱从何而来?这个背景之下,发行“地方债”自然而然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允许地方发债,也无疑是饱受现行分税制和《预算法》双重制约的地方政府最盼望的权力之一。

- · 地方债 | 2009-07-31
- · 李晶:美债保值或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重点 | 2009-07-24
- · 国债流标频现 财政部急寻对策 | 2009-07-20
- · 财政部200亿国债未能全额卖出 | 2009-07-17
-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超8千亿美元 稳居第一 | 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