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主编呼吁成立国家翻译学院
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当编辑,现在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苦于没有好的翻译,引进西方很好的一套学术丛书,因为找不到好的翻译而搁浅”,全国政协委员贾宝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图书‘走出去’时,因为国内找不到好的翻译,因为国外的汉学家中也难寻能够准确翻译中文图书的人”。因此,她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呼吁成立国家翻译学院。
贾宝兰委员是《读书》杂志主编,也是以出版学术类图书著称的三联书店的资深编辑。
贾宝兰说,目前我国翻译人才短缺。尽管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外语专业和外语人才,而且具有一定外语水准的学者自海外归来,但由于翻译报酬太低,和译作在院校与科研单位都不算学术成果的原因,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出现。因为没有好的翻译,导致翻译书籍质量的普遍粗糙,往往是老师牵头,学生翻译,出现译作风格上甚至是体例上的不统一,以致知识性错误。
翻译本身是一种二度创作,特别是文学翻译,更需要译文有意蕴,有趣味,有文字的良好感觉,有对内容很好的把握,甚至要对所属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准确表达文字的意境。可是由于国内找不到好的翻译,国外的汉学家中也难寻能够准确翻译中文图书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战略。贾宝兰告诉记者,在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版权输出的主要对象是东亚和东南亚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市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再就是,出版物输出语种单一,以中文版权直接输出为多,其次是英文版权的输出,其他语种版权输出几乎没有。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依靠现有的翻译力量是不可能的”, 贾宝兰说,“应该从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重视翻译问题。”她呼吁成立兼具翻译与研究一体的国家翻译院,翻译国外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图书,同时承担向外推介、翻译我们的学术精品与文化精品的责任,以解决国外出版商买得到我们的版权却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使中国的图书更顺利的走向世界。

- · 首日或十余家挂牌 创业板拟用扩容“对冲”炒新 | 2009-08-16
- · 衍生品主协议签署大限降临 “需求方”央企冷对 | 2009-08-16
- · 30余家争“一对多”头彩 基金开辟专户理财“第二战场” | 2009-08-15
- · 广汽长丰股权划拨本月完成 | 2009-08-15
- · 虽然我们没有目标,但或许我们会成为别人的目标 | 20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