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要让市场自己去做”(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新股发行里的询价,不就是顺着行政审核体系下来的吗?如果前面没有审核批准这个行政权力,后面的询价市场就会自然组织了。所以,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实现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看起来很难,但是想做的话很快能做到,不想做的话说什么都没有用。
全球金融危机正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关于资本市场的讨论势必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也在酝酿着变革,新股发行制度、创业板等都可能会在今年获得重大突破。就此,本报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林义相同时兼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新股发行不能仅改询价
经济观察报:国内资本市场建设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大家目前可能比较关心的就是股市发行制度。询价制度实施以来一直备受诟病,你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症结到底在何处?
林义相:询价制度本身是需要改变的。制度本身有问题,技术上也有问题。询价制度对投资者是不公平的。这里有很多不规范的做法,完全违背“三公”原则。对投资者来说,无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尤其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受严重的歧视。这是其一。
第二点,询价制度实际上是整个发行制度派生出来的,如果发行制度不改革,在询价制度上面做很大的突破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是以一种引号里的“询价”方式来替换现在询价方式。改革发行制度要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保持信息的真实性,保持市场的透明度,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第三,在发行审核内容方面,监管部门要保证这些东西是符合规则的就行,对企业的实际运作不要做强行的规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投资项目、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等等,这些不应该属于审批里的否决因素。还有发审委委员的意见应该公开,让投资者都知道,但是他们不需要做出通过与否的决策,也不需要为投资买卖盈亏负责任。既然他们是专家,那么专家的意见是什么,供投资者去参考,仅此而已。
经济观察报:现在意见也是不公开的。
林义相:对,意见不是公开的,连否决都不知道是怎么否的。我们应该把它公开,让投资者自己去判断。这样发审委的每个人只要对自己的意见负责任,让接下来的判断市场自己去做。监管层需要保证的是什么?一句话,保证的是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的透明度。
经济观察报:你的意思是,从整个的发行体制上,应该实行一种市场化的方式。但站在监管者的角度,他们是不是也顾忌因监管不力而承担责任呢?比如,如果现在放行IPO压力非常大。
林义相:你刚才说的监管层的顾忌我觉得逻辑正好相反。他怕人家都骂他们,却又硬要把权力放在手里,这不是矛盾的吗?有权力就要负责任。
可以这么说,只要行政力量管得太多,这事物一定是不正常的。行政权力绝对大的时候,背后的事物都是扭曲的。新股发行里的询价,不就是顺着行政审核体系下来的吗?如果前面没有审核批准一个行政权力,后面的询价市场就会自然组织了。所以,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实现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看起来很难,但是想做的话很快能做到,不想做的话说什么都没有用。
1 | 2 |

- · A股投资新底牌:寻找穿越周期的力量 | 2009-08-16
- · QFII步调一致力挺A股 | 2009-08-15
- · A股,央行让你振荡一会回家吃饭 | 2009-08-10
- · 你认为09年中国A股会涨到多少点 | 2009-08-07
- · 世联地产登陆A股 |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