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2007两会专题 > 议案提案
政协委员呼吁重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07-03-12

讯 记者章敬平 3月11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韩国祥在会上强调,“三北防护林工程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从未削弱对它的支持力度”。

此番讲话是针对陈瑞清委员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所反映的三北防护林的“工程地位明显下降”、“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等问题做出的回应。

“三北防护林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工程规划建设73年,目前已进入第四期阶段。当时国务院批准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目的是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三北防护林计划”实施以来成果显著。截至2005年,共完成造林育林25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有九个省、区的荒漠化土地,六个省、区的沙化土地发生逆转。

“但是三北工程建设目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陈瑞清委员指出。2001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计划”第四期工程,前5年中央投资25.7亿元,这与第一阶段的1~3期工程相比,国家投资占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比例由18%下降为2%。

而且无论是在投资规模,还是在工程地位上,“三北防护林计划”与国家2000年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都无法相比。“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达558.65亿元,被国家列为一级工程。与此同时,“三北防护林计划”被整合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下的一个子工程,地位明显降低了。

陈瑞清委员提到,由于国家的重视不够、资金不到位,直接导致了造林质量受到影响,加上没有抚育经费,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成效。同时,一部分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三北工程是否会继续进行产生了疑问,失去了信心;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思想认识淡化、工作力度弱化的倾向。

他认为,“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是防沙治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主要手段,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力地改善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三北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用更突出,地位更重要,潜力更明显,任务更艰巨。”

因此,陈瑞清委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按照国家批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规划落实中央的投资;二是充实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收藏
打印
转发
关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