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闲庭信步 > 记者日记

我们都是加害者

  
作者:邹卫国
发布日期:2008-10-07

网络版专稿 邹卫国/文 从三鹿奶粉事件凸显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在任何人为的突发灾难面前,人们总是愿意以一个被害者的身份出现,但是在事实上,我们很难说,我们自己不是加害者。

从绝对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加害者,只是在三鹿奶粉这个具体的事件上,我们与他的区别在于,我们的作恶至今并未被人知而已。

从多年来的记录看,从建筑、房地产、媒体、公共服务到食品,从采购、生产、财务到销售,每个行业、每个环节都有过道德极度沦丧的记录。并且从经验和直觉看,这种现象或者说潜规则具备一定的普遍性。

这实在是一种低水平的循环,当每个人都成为加害者的时候,我们实在无法享受这个社会,但是当我们对此予以诟病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悖论,因为我们自身就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我们至今无法跳出这个循环。从大数概率上说,人们从来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来放大他的利益的,哪怕这个机会有悖于社会伦常。

可以说,当代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就是历史和传统留给我们的正统伦理,与我们每个人都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以及我们每天践行的“潜规则”,存在着固有而持久的冲突。

这个冲突的化解,就是我们的未来。这是以重申和回归正统伦理终结,还是正统伦理的崩塌,并替代以我们的“潜规则”实践,或是其他?

在谈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定势就是把他归结到所谓的体制、制度。

在大多数时候,这其实是一个文字游戏。所谓制度,本身就是一系列的规则,以指导人的行为沿着特定方向;体制则是一个有关社会如何组织的问题,是一种社会结构。

如果我们认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那么这样对当代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的解释显然是无力、脆弱的,并且是同义反复的。

如果我们认同历史的决定论,我们的心理负担可能会更少一些。我们应该更加容易认同,这是一个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承受、忍受、并不幸福的一条路。

在目前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中,经济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高原则。即使是代表慈善的捐赠,在大多数时候,也会以投入-产出来权衡。这种行事方式下,任何的伦理道德的诉求都是手段,而经济的成本与收益成为目的。

经济文化的要点是对货币的极端崇拜,但这必定有个终点。人性本善,只是前提是倚靠繁荣支持。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货币之后,我们才会开始去关注“剩下的货币”的“用途”,才更容易关注到“货币”作为手段的本质,以及“货币”背后,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目的之处。

如果相信历史的决定论,我们会预期迟早会进入期望中的伦理社会,此时,正义、公正等等伦理价值会得到伸张,而人的价值最终成为标杆。

至少,我们从正在热络的国学热中看到了一线曙光,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出现对人的目的的回归,对传统价值的更加重视。

这其实暗含了一个事实:我们相当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已经到达转折点上了。

关键是繁荣不能中断,因为繁荣是通向理想国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