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专题源文件

杭萧钢构调查临近收官 追涨投资者成最后接盘人(1)

发布日期 2007-04-12

讯 记者张勇 黄利明 杭州、上海、北京报道 一份高达344亿元的巨额合同,连续10个涨停……杭萧钢构在最近的1个月里知名度迅速蹿升。

与此同时,它也迅速成为市场质疑的焦点,“风暴眼”中的杭萧钢构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调查。3月16日杭萧钢构停牌之后,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处和市场监管部交易监管处的相关人士就兵分两路,赴杭州和上海两地开展调查。

据悉,调查已经接近尾声,证监会及其设在杭州、上海的办事机构会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部门正在分析研究所掌握的资料。

从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春节前后,明显有大笔资金在部分营业部开户,目标直指杭萧钢构。不过,这些资金似乎都在停牌前退出,3月16日接盘的可能主要是一些追涨的个人投资者。

另一当事方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下称中基公司)通过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合同本身不存在虚假问题,中基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肯定没有参与杭萧钢构的股票交易。中基公司鼓励并支持证监会的调查。

调查两大重点

知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杭萧钢构事件的介入在公司股票停牌前就已经开始。“3月初,也就是杭萧钢构第一次停牌期间,交易的一些异常行为就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在3月16日杭萧钢构停牌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处和市场监管部交易监管处的相关人士就被分别派往杭州和上海两地。

第一路与浙江省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一起承担起这次调查的主要工作,也就是调查杭萧钢构签订的合同、信息披露工作和高管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情况;第二路则会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上海证监局对参与杭萧钢构股票交易的相关营业部进行调查。

监管部门集中力量调查的巨额合同就是公司与中基公司签订的《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产品销售合同》和《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两份合总计高达344亿元。

知情人士表示,“合同从法律上看基本没有什么漏洞,但由于这份数额巨大的合同可行性不高;即使是履行了,也可能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太多收益,因此杭萧钢构方面的问题就是,对于一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合同的风险没能给投资者足够的警示,也没能做好信息披露的工作。”

有媒体称,杭萧钢构高管在正式签订合同的前两天,就在公司员工大会上提及此事,存在提前泄露公司信息的责任。

对此,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对本报表示:“公司高管不存在违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最终的调查结果一切以公司的公告为准。”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