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退出高考再思考 欢乐财经 2013-12-20

 主持人:欢迎收听每周五奉上的欢乐财经之热点评论微博,我是陆遥。如何打破ST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死鸟”传奇?证监会监管层发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最后通牒。经济观察报发表社论,若想监管“亮剑”真正发挥作用,“壳资源”不紧俏是前提;英语“退出”统一高考,究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复”,还是改革开放的倒退?评论员华提认为:如何将英语合适的嵌入我国教育体系值得再思考,莫以“激进主义的负气性的狭隘思维”做判断;辽宁省率先对8个城市开出了5420万元的“雾霾罚单”,“雾霾罚单”政策制度的设计,真的能够起到治理环境、一石多鸟的理想效果吗?评论员孙乐发问:“雾霾罚单能改变什么?微言大义:专家神评“北京交通拥堵是因为房价不够高”;报告称中国劳动力加班多,超四成加班雇员无补偿。别忘了,有事没事别坐什么地铁啊!有事没事都该去加班!

 一句话评论

1、“壳资源”不紧俏方能打开退市之门

经济观察报社论:每次看似大限将至,又每次奇迹般地复活。ST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死鸟”传奇。

12月6日,监管层再次放出狠话。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要严格执行现行退市制度,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推动存在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一如既往,我们希望这次监管层的最后通牒是真的。

事实上,过去很多年,关于期待和批判退市制度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每每ST在悬崖边上时,都没有走到这最后一步。客观来说,我们主张这些即使是被称为“垃圾公司”的上市企业也应该有尊严地退市,而不是被某种声音裹挟着推下悬崖。

什么叫有尊严地退市?我们理解应该是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客观、有效的退市标准,而后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化退市。这是退市制度的最高境界,从股价、交易活跃度、市值、股东数量等市场层面衡量,这样才能反映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也能让投资者心服口服地“买者自负”。

我们认为,退市制度的真正形成,还在于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市场化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壳不再成为市场中的紧俏资源,退市制度才可能得以完全形成,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优者准入、劣者必汰”这一股市资源配置的根本功能。

 

2、英语退出高考再思考

  最近,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改革举措包括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改革统一高考等,其中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一年多考。一时之间,英语“退出”统一高考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意见形成尖锐对立。

支持英语退出者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读写而不重视口语和应用,完全服从应试教育,片面发展,特别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更是畸形。让英语退出高考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复,值得鼓掌。

反对意见则认为,让英语退出高考是改革开放的倒退。退出高考之后,英语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将会受到忽视,特别是农村的英语教学,将会与城市拉大距离,城市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会花昂贵的费用在校外培训,保持英语优势,如此一来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农村出身者将更不敌城里的孩子。

如上意见,或基于反对“英语霸权”而发,或站在改革开放、社会公平的高度,关怀都相当宏大。但其实,教育部提出英语退出高考的改革设想,初衷不过是为学生减负。当下中国的英语学习的确存在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应该通过改革兴利除弊,比如可以让英语成为高考资格考试,但不作为录取分数。在教学的内容上更重视阅读与应用,而不是死抠单词和语法。办法应该很多,不必一棍子打死。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华提:在为英语退出高考欢呼的声音中,有一种意见值得重视,那就是:外国不考汉语,中国为啥要考英语?这种声音,与之前抵制对奥斯卡电影节的报道异曲同工---外国人为啥不来中国报道我们的金鸡奖与百花奖?说实话,这是一种要不得的激进主义的负气性的狭隘思维。近代以来,中国人总是在祖宗之法不可变与打倒一切的两极思维间摇摆,很少能在保护自己的文化与学习外来文化之间做好平衡。在思考英语在高考中的进退时,这种思维最需要警惕。

3、雾霾罚单能改变什么

对于连日来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终于有了新动作。辽宁省首先对8个城市开出了5420万元的“雾霾罚单”。其中沈阳3460万元、大连160万元、鞍山780万元、抚顺160万元、本溪20万元、营口40万元、辽阳500万元、葫芦岛300万元。辽宁省承诺罚缴的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雾霾罚单”开出,赞许声中夹杂争议。根据《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此次经济处罚的直接对象是市政府,罚缴资金由省财政部门在年终结算的时候一并扣缴。容易想到的是,谁在最后为雾霾罚款埋单?如果是纳税人的钱,那么对于直接责任人---监管者与排污企业未有任何实质性的惩处则有失公平。同时,我们以为,除了公平性以外,更重要的还应看其能否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预期效果。

环保部门将罚单开给地方政府,同时也把治理责任与难题推给了地方。被列为世界四大尴尬部门的环保部,一直是弱势部门,也没有执法权,相较之下,将难题交给更有实权的地方政府,对于治理大气污染而言,确实会更方便作为。即便没有作为,环保部门也可将罚缴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况且罚款又能从省财政直接扣缴,不怕地方政府赖帐。

不得不承认,“雾霾罚单”政策充分展现了环保部门的良苦用心。但这样一个于环保部门而言百利而无害的政策,放在更大的环境治理的视角下,却未必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在政策制度的设计上,有很多一厢情愿的地方。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孙乐:如果确实希望通过倒逼官员的方式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不直接与官员的“帽子”挂钩?将环境治理纳入到官员政绩考核当中?否则这样一个没有经济效益、见效慢,甚至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的环境治理工作,地方政府如何会有动力?同样的政策预期:如果当“雾霾罚单”成为环保部门的权力与经济来源,环保部门还会有治理雾霾的动力么?

微言大义

1、【董藩:北京交通拥堵是因为房价不够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称,北京的交通比较堵恰恰是因为北京的房价太低了,如果北京的房价放开,房价足够高,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涌入北京,他们会自动离开,房价自动就可以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你怎么看?(网易财经)http://t.cn/8kSTumM

【ai无边:】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人口众多。首先是最重要的原因:实际人口要比普查的人数多的多,在同一个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的落差太大。如果各方面没那么大的落差,也不会从农村往城里涌。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国家政策法规也要及时到位管理等等。说房价导致北京拥堵,这不是用脑子想问题,也没有切实的分析情况,估计他特恨自己原来的身份吧!

【轩轩不涂鸦:】就是因为大城市集聚了优势社会资源,比如更好的就业,医疗,教育,才会有大量人口迁移,不能将城乡不平衡发展的过错归结到平民身上,更不能在发展后将曾经的城市建设者拒之门外。

【痞子堡主:】空气污染严重是因为汽油价格不够高,医患纠纷严重是因为看病价格不够高、让太多穷人看的起病,专家太多是因为教育费用不够高,让良莠都上的起学。

【245养心殿:】大师,果然不食人间烟火,会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成为北漂,宁愿在外打拼,也不愿意在崽子原本生活的地方打拼,就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他们需要用辛苦去换取更高的酬劳,更高的生活质量,你这样是活生生的把他们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对于这种扬汤止沸的意见我不赞成。

【杨文战律师:】快跑!专家来啦!!小心被咬到啊!

2、【报告称中国劳动力加班多 超四成加班雇员无补偿】近日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3年报告》称,中国劳动力加班较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较长现象。超1/3雇员在被调查时的上个月加过班;加班雇员中45.57%的人领过加班工资,45.44%的加班雇员无任何补偿。(南都)http://t.cn/8kSYlt0

【田七Andy:】这还用得着调查么?大多数普通的企业有几个是按照国家规定休假的?假日办的砖家叫兽们也不知道去哪些企业调研,除夕都不放假休息,该不会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吧?不是有“叫兽”说咱们国家一年三分之一都休假么?我只能呵呵了...

【迷途的丢丢要回来:】不加班,效率高,可老总说你很闲,继续加活,唉,无奈!说是你工作需要,分内事,当然不算钱呀,也不能算加班时长,说啥好?

【mylion2003:】我觉得应该用大数据细致分析,比如说哪个行业哪种职业哪些职位等加班次数最多,为何加班?

【乐跑蘑菇:】国企从来不加班,我们只有“劳动竞赛”,魅力很大,大家“争相竞赛”你追我赶,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主持人:“加班”,在时下的上班族中已经是家常便饭,有网友就说如今已经到了“哪天要是不加班,家里人奇怪、自己都不习惯”的地步了。通常来说,再精明的员工也难以抵抗老板的算计。你听听下面这段对话:

经理:小王,明天有事吗?

小王:有事。

经理:有事就来公司办吧 !

(到了下个星期)

经理:小王,明天有事吗?

小王:没事

经理:没事就来公司加班吧

(又到周末了)

经理:小王,明天有事吗?

小王:您是问公司还是家里(小孩学聪明了)

经理:不管有事没事,明天来加班吧。

如果你是小王,你能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吗?---这还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感谢各位收听这一周的欢乐财经,下周三,再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