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到克里斯·迪克森

2025-06-24 21:30

1934年,刚刚从由1929年投机狂热引发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中侥幸逃出生天、对此仍心存余悸的“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凝望着破败残缺的金融与现实世界,战战兢兢地把自己20年来关于投资与投机的思考与探索经验之汇总《证券分析》付梓成印,以启示后来者辨明投资与投机的界限,避免被投机迷惑双眼甚至引发个人或群体性惨剧。此书一出,震惊全世界,引领无数个包括巴菲特、芒格在内的投资大师以及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走入投资正途。

以格雷格姆的世界观来看,在21世纪10年代后期和20年代前期由比特币引发的代币狂热及其快速崩盘实属在现代社会中不该出现的群体性投机惨案。秉承师统,巴菲特在多个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问答期间屡次质疑和批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这一点在《读,写,拥有》第十章“代币经济学”中也有提及。

可能会让格雷格姆忧心忡忡的是,比特币及其他代币这样显而易见的投机性品种,犯得着让后人在修订《证券分析(第7版)》时大费周章地讨论一番吗?难道是后人失去了辨别之心?无独有偶,投资世界中的另一个定鼎之作《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竟然有近10页的篇幅提及这些新玩意儿。更不曾想,唐纳德·特朗普在第二次就职美国总统之职的前一天推出了个人“模因币”特朗普币。据CoinGecko估算,该币种一推出就有接近800亿美元的FDV市值。代币如此受欢迎,难道是旧观念不适用这个新时代了吗?

翻开区块链及其代币的历史,不难发现格雷厄姆的担忧自有其道理。

在美国,Terra区块链推出的LUNA原生代币的币值从2022年的100多美元一路下跌至0.30美元以下,下跌超过99%。其联合创始人权道亨(Do Kwon)面临多国法律诉讼,并于2023年3月在黑山被捕。彼时,以银河数码公司(Galaxy Digital)为代表的多家公司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并从其手中募集血汗钱。这些资金被悉数投资于LUNA币。你没猜错,最后血本无归。LUNA币的崩溃导致以摄氏网络公司(Celsius Network)为代表的多家“加密货币银行”灰飞烟灭,“储户”资产一文不剩。“储户”完全没有意识到,加密货币不属于法定货币,不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

在中国,成立于2018年的FCoin 是一家由张健创立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它因创新的“交易即挖矿”模式而迅速崛起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之一,但因资金问题在2020年崩盘并最终被迫关闭,客户资金所余无几。成立于2018年的PlusToken(普拉斯钱包)活脱脱就是一个大规模的传销骗局,涉案金额超过30亿美元。最终,其主要成员被警方抓捕,绝大部分资金也不知所终。

在加拿大,成立于2013年QuadrigaCX 是一家由杰拉尔德·科顿(Gerald Cotten)创立的加密货币交易所。2019年科顿去世导致私钥丢失,用户资金被锁定、无法提取。不靠谱和离奇程度如此之高,恐怕只有小说敢这样写,却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加密货币所导致的财富湮灭事件不胜枚举。在最狂热的时候,就连我的一位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小学同学也深陷其中,结婚几年来辛苦攒下的5万元化为乌有。我同学算是侥幸的,在参加了几次活动之后猛然悟到这是一场骗局。他幡然退出,没有造成更多损失。但在那个时期,与他一样亏钱,甚至亏得一干二净的人却有很多很多。多少人倾家荡产的另一面是,的确存在一些骗子之流通过各种伎俩骗到大量资金并把它转移到诸如加勒比地区某个不受监管的海岛上,在短短时间之内积累了巨额财富。克里斯在《读,写,拥有》的“看清真相”一节避而不谈的事项,我斗胆在此略添一二。

代币的恶劣影响致使舆情汹涌澎湃,不断拨弄着人们虚弱的神经,让人们心惊胆颤,并导致区块链与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堕入低潮期。另一方面,各路豪杰纷纷加入战团,为该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甚或亲自掌舵。我有好几个FMBA同学要么设立了区块链公司,要么管理了区块链投资基金。特朗普币的出现,虽然被各大媒体转载并吸引了无数眼球,但没有平息漫天的舆论之争,支持、质疑与批评之声轮番上演。一时间,区块链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区块链只是敛财的工具吗?应该被全面禁止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会根据事物的表现以及合理的推断来辨明对象的真面目,而不应让汹涌的公共舆情或诸如美国总统这样的公众人物言论及行为左右自己的思辨。克里斯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看清区块链真相。我认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克里斯认为,在区块链领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赌场文化和计算机文化。赌场文化主要关注交易和投机,意在短期利益,是两个群体中声音最大的那个。计算机文化更注重长远规划,意在长期制胜,是两个群体中更为严谨的那个。关于二者,克里斯在本书中提及近30次,可见其对正确文化的重视程度。克里斯希望更多人带着计算机文化投身其中、建设区块链,而不是赚一把快钱就跑。

其实,何止区块链领域存在着赌场文化和计算机文化,我所在的资产管理行业更是如此,只不过是名字变了一下——投机文化和投资文化。有些人,披着投资的外衣,实际上是投机之人,他们的目标是募集大量资金并从客户身上薅羊毛。做出优异业绩并赚取适当费用是无可厚非的,但做基金只着眼于把资金从客户的口袋转移到自己的口袋就太过分了。据我观察,行业中可能超过一半的人都是投机之人。这也是我在做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时慎之又慎的缘故。另一些人,专注于为客户资金赚取收益并提取适当费用,日常行为非常低调严谨,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之人。

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投机文化就否定资产管理行业,而是像巴菲特所提示的那样仔细甄别哪些是“全世界都很出名但投资技能很烂”之人,哪些是“全世界寂寂无名但投资技能超强”之人。对应到区块链领域,我们不能因为赌场文化短期肆虐就否定这个行业,而是去辨别哪些是“时不时出现在媒体头条但目光如豆只看中眼前利益”之人,哪些是“几乎在行业中隐身但眼光长远并做出诸多贡献”之人。

在几乎所有领域,都不乏数量众多的投机之徒,但同时,也存在默默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既存在赌场文化,又存在计算机文化;既存在巴菲特所说的第一种人,又存在第二种人。真正能改变格局的,恰是第二种人!春节前,在泰国普吉岛,我发现书店最显眼位置摆放的竟然是针对小学生的AI科普书。我不由得感慨,看来全世界都很重视AI!之后,我有些心伤:由于美国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中国AI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但是,这一状态随着春节期间国产AI 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而改变——DeepSeek在保持几乎同等效果的前提下,用算法的优化绕过了AI对超高端芯片的绝对依赖。DeepSeek,就是中国AI领域计算机文化的杰出代表。唯有第二种人,才能做出这种惊世之作。

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无论在何领域,我们缺乏且真正需要的都是第二种人。在资产管理领域,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第二种人。6年前,我发现自己在代码和投资两项技能方面与诸多卓越之才差别太大,因此,我埋头读完了400余本编程和股票投资方面的优秀书籍来提升自己。6年后的自己比6年前优秀了不知道多少倍。我希望个人经历能启发读者:着眼长期、埋头苦干,去做第二种人。

私以为,倘若格雷厄姆还在世,一定会赞扬《读,写,拥有》及其作者克里斯,因为本质上,格雷厄姆和克里斯是同道中人——都信奉计算机文化,都愿意为长期建设自己心爱的领域而战,都愿意躬身入局,引领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通读过巴菲特所有致股东的信、股东大会问答以及全部演讲、访谈、署名文章等公开资料,正如前面提到的《读,写,拥有》第十章所言,巴菲特的确不止一次批评过投机性非常强的代币,但我发现,他从来没有批评过区块链。我读过巴菲特和微软公司第3号核心人物杰夫·雷克斯(Jeff Raikes)关于高科技的往来信件,我据此知道,巴菲特虽然因为其自由现金流的高波动性以及高估值而不投资新兴科技,但他非常懂前沿技术,可能比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懂得更深[1]。所以我推测,巴菲特之所以没有批评过区块链,是因为他了解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及其应用前景。在克里斯可能没有精力去关注的地方,我冒昧补上几笔。

最后让我多提一句,在中美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大背景下,期待更多同仁置身事内,在包括区块链的各个领域着眼长期,创造更多个“DeepSeek”时刻,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绵延长久以及全世界的天下太平贡献自己看似渺小但汇在一起却足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董鹏飞

某央企资产管理部副总裁,《读,写,拥有》译者,《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作者。17年金融从业经验,致力于新技术与投资的深度融合。曾任职易方达基金、中信证券。从事FOF业务期间,资产管理规模峰值为24亿元,累计投资32家私募和公募专户团队的产品,其中一家孕育了中国人工智能先驱DeepSeek。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