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连续两次进攻4400美元/盎司,都铩羽而归,甚至是溃不成军。10月21日,国际黄金市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剧烈波动。COMEX黄金期货价格盘中最高触及4393.6美元/盎司,但当日最低下探至4093美元/盎司,波动高达300美元/盎司,创下十二年最大单日跌幅。
这已是10月以来第二次显著暴跌。回顾行情,在金价于10月16日首次突破4300美元/盎司后,市场迅速在次日将其推升至4392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然而,COMEX黄金随即在10月17日至18日凌晨上演单日近200美元/盎司的剧烈震荡,从高点回落并收于4267.9美元,这一走势已被视为明确的交易风险警示。
多家机构分析显示,尽管黄金长期逻辑未变,但短期风险已急剧放大。汇管信息副院长赵庆明警示,由于前期涨势过猛,金价未来极易回到4000美元/盎司以下。
谁动了黄金的“王冠”?
这场暴跌并非偶然。本次黄金暴跌是基本面、资金面和技术面三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直接诱因看,国信证券研报指出,俄乌谈判进展、中美贸易缓和等市场传言的集中发酵,显著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成为引发抛售的导火索。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结构的变化。分析显示,9月以来的本轮上涨与年初行情存在本质区别。国信证券研报认为,本轮金价上涨主要以投资和投机者为主,全球主要央行并未显著介入,这种由短期资金主导的交易结构更为脆弱。当市场情绪转向时,极易引发多杀多的踩踏行情。
技术面同样发出明确警示。黄金价格在连续上涨后,已触及三倍标准差上限,这一极端位置在历史上往往预示着技术性回调的压力。历史数据也支持这一判断:据国信证券统计,黄金在连涨9周后,除1970年外,最大跌幅普遍在17%—42%之间,调整持续时间可达23—148个交易日。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指出,当前黄金多头市场拥挤度已处于历史高位。自9月起,金价持续上行,积累了大量获利盘。在缺乏新增买盘支撑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波动。
暴跌之后路在何方?
尽管短期剧烈回调,多位专家强调,黄金的长期牛市逻辑并未动摇。全球货币信用体系重构、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全球主要国家央行持续购金、以及黄金供需结构性失衡等因素,仍构成金价长期上行的核心支撑。
然而,短期来看,金价快速上行已积累大量回调压力。东方金诚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市场参与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美元指数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突变、美联储货币政策(降息节奏与幅度等)与预期的差异等突发信息高度敏感。任何相关消息都可能迅速放大市场情绪,导致金价剧烈波动。
赵庆明进一步指出,这轮剧烈调整反映了前期涨势过快后的自然回调。金价涨得快,势必调整会更加剧烈。若宏观环境趋稳、美元保持强势,金价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金价回到4000美元/盎司以下是很容易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牛市终结还是黄金坑?
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次暴跌提供了重要的风险教育。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定位应是避险工具,而非短期投机品种。当市场情绪过度狂热时,黄金的避险功能往往会被削弱,反而呈现出高风险特征。
当前金价虽从前期高点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市场多头头寸集中,投机性较强,对宏观数据、地缘政治事件或政策预期的变化极为敏感。在此环境下,任何突发消息都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盲目追高或恐慌性抛售不仅容易放大亏损,也可能错失后续潜在的配置窗口。短期来看,金价或将继续在4000/盎司至430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波动率维持高位。
从长期来看,支撑金价上行的核心逻辑,包括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实际利率下行趋势、各国央行持续购金以及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等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若投资者以资产保值或风险对冲为主要目标,可考虑在金价回调至相对合理区间时逐步建仓,而非试图一次性押注短期方向。分批布局有助于平滑成本,降低择时风险。
更重要的是,应明确黄金在整体资产配置中的角色。黄金并非短期投机工具,而更适合作为组合中的“压舱石”,用于对冲尾部风险和分散资产波动。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其避险属性依然具备现实意义,但需与股票、债券、现金等其他资产类别协同配置,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再平衡。
对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判断金价涨跌跌,而在于能否在噪音中保持定力,在波动中坚守逻辑。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市场情绪极端之时,越需要回归资产配置的本质,不是追逐热点,而是管理风险。
在这个意义上,黄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价格数字上,更体现在它能否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投资者提供一份确定性的锚。而这份锚,需要理性、耐心与纪律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