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女性机器人走“猫步” 网友调侃“机器人里藏着人”

2025-11-06 12:28

在2025年小鹏科技日上,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女性形态亮相,凭借高度仿生的外观和流畅的“猫步行走”引发关注。

IRON具备82个自由度,搭载先进AI芯片和全固态电池,展示了复杂步态与精细操作能力。不过,尽管部分网友质疑其步态真实性,线上评论区有一半以上的人说:是不是女机器人里面藏了一个真人。

面对网友“100%真人在里面”的猜测,小鹏汽车董事长6日上午发微博回应说:“这真的是让我们机器人团队既高兴,又哭笑不得。”

“真人扮演”猜想

在11月5日开幕的小鹏科技日上,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亮相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首次以女性形态示人,凭借高度仿生的外观设计与“猫步行走”般的流畅步态,迅速成为焦点。

何小鹏称,全新一代IRON是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拥有“骨骼—肌肉—皮肤”: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IRON引发了关于机器人能否实现复杂步态、产品能力究竟如何等讨论。IRON以自然流畅的动作完成了“猫步”行走,步伐轻盈丝滑,仿佛在太空漫步。研发团队通过增加脚尖被动自由度,使IRON的步态更加贴近人类。

然而,正是这种过于拟人的步态,引发了部分观众和专家的质疑:IRON的走路形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真人扮演的可能?

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IRON的腿部设计被指过于复杂。从现场视频来看,其走路时小腿先外摆再内收,形成了独特的外八+猫步模式。“这种步态在人类中常见,但对于机器人而言,却需要极高的关节灵活性和控制精度。”一位机器人专家说。

类似争议并不少见,例如早期某些公司展示的“AI产品”后被曝光为人工操作,小鹏作为一家以智能汽车闻名的企业,跨界机器人领域本就需要面对更多审视。

从视频细节分析,机器人关节运动略显僵硬,步频均匀,这与真人步态的微小波动有所不同;但另一方面,其上半身摆动自然,又增加了怀疑的合理性。小鹏官方尚未对此做出详细技术澄清,未来需通过公开测试或第三方验证来消除疑虑。

“恐怖谷效应”待破

当前公众的质疑也反映出人形机器人发展中的普遍挑战:如何打破“恐怖谷效应”,让技术表现既具突破性又符合大众认知。此前,宇树科技10月20日发布了新一代 Unitree H2 人形机器人,高 180cm,重 70kg,首次配上了拟人仿生脸。对此,有部分网友表示这个仿生脸有点吓人,出现了“恐怖谷效应”。

“恐怖谷效应”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在 1970 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森政弘的假设指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为负面。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眼,僵硬恐怖。

可是,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事实上,从技术角度来看,机器人实现“猫步”行走并非不可能,但挑战巨大。猫步作为一种专业模特步态,要求身体重心灵活转移、步伐稳定且富有韵律,这对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关节灵活性和算法规划提出了极高要求。

面对网友的“质疑”,小鹏方面并未直接回应,而是通过技术细节展示了IRON的实力。IRON的身体具备82个自由度,手部采用行业最小谐波关节,实现22个自由度的精细操作。这种设计使得机器人不仅能够完成行走、抓取等基础动作,更能实现深度思考与自主决策。

目前,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如波士顿动力已展示过机器人跑跳、后空翻等复杂动作,但专注于时尚步态的研究较少。小鹏机器人实现“猫步”,可能依赖于高精度传感器、实时运动规划算法以及轻量化材料,但需注意,视频中的机器人行走环境平坦,尚未展示在复杂地形下的适应性。

向更具想象力方向延伸

在智能层面,IRON搭载了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并结合VLT+VLA+VLM三类模型构建出“高阶大小脑系统”。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设计,为IRON的复杂动作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此外,IRON还率先应用了全固态电池技术,兼顾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更为其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化路径上,小鹏计划优先将IRON引入导览、导购等服务场景,并与宝钢集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等复杂场景的应用。

目前,小鹏汽车已在广州建立了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应用场景。何小鹏表示,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将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目标在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近年来,小鹏的产品能力呈现多元化拓展趋势。从智能汽车到飞行汽车,再到此次引发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其技术生态布局逐渐清晰。分析指出,IRON的推出不仅展示了小鹏在AI算法、运动控制等领域的积累,更凸显了其探索“车机协同”的战略意图——未来或通过机器人与智能汽车的数据互通,构建更完整的科技生态链。

尽管质疑声尚存,但不可否认的是,IRON的登场已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当机器人能够复刻人类的细腻动作时,其应用场景可能远超传统工业领域,向服务、娱乐等更具想象力的方向延伸。

IRON高度拟人的设计和动作控制技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正如何小鹏所言:“虽然只短短的几十步,小鹏机器人团队走了7年。”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