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买金镯了?全球央行却在疯狂囤金!

2025-11-11 19:07

作者 胡群

金饰品价格超过1300元/克,你还会买金镯子吗?11月11日,多家金店实物黄金价格已突破1300元/克。面对动辄数万元一只的手镯,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观望甚至放弃曾经象征财富与祝福的黄金首饰。

这一微观层面的犹豫,正在汇聚成宏观趋势的拐点。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骤降32.50%,拖累整体黄金消费下滑7.95%。与此同时,金条、金币及黄金ETF等投资类需求却逆势增长,全球央行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增持。市场力量的此消彼长清晰表明:黄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重构。

黄金重归金融本位。买金逻辑正在重塑,消费式微,投资与储备并立。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为682.73吨,同比下降7.95%。其中,黄金首饰消费同比骤降32.50%。曾经作为婚庆、节庆刚需的金镯、金链等传统饰品,正被高企的金价与理性消费趋势双重挤压,逐渐退出普通家庭的日常配置清单。

驱动这一转变的核心变量,是全球宏观环境的深刻重构。美联储货币政策反复摇摆、美元信用波动加剧、地缘冲突长期化,以及多国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共同催生了对无主权风险资产的刚性需求。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工具,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战略权重显著提升。

汇管信息副院长赵庆明认为,中国人民银行10月增持了3万盎司黄金,约合1吨。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的连续第十二个月增持。然而,与此前每月10吨乃至数十吨的购买量相比,上月的增持规模已明显减少。这主要与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有关。尽管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但从中长期看,全球货币超发、债务不可持续、去美元化浪潮等因素仍将支撑金价中枢上移。央行购金不是为了短期投机,而是战略配置。即便在高位小幅买入,也是为未来极端情景预留“压舱石”。他强调,未来增持节奏可能继续维持“小步慢跑”模式,既避免推高成本,又确保战略方向不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王青进一步指出,黄金不仅是避险资产,更是主权货币信用的重要支撑。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一个以多元、稳健、高流动性资产为依托的国际储备体系,有助于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尤其在跨境支付、区域清算安排及国际组织合作中,充足的黄金储备可作为隐性担保,提升人民币资产的接受度与稳定性。当前中国黄金储备占官方国际储备比重仅为8.0%,显著低于全球平均15%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持续增持黄金储备,适度减持美债”已成为优化储备结构、增强人民币信用基础、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举措。

与此同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也在同步推进。前三季度,中国金条及金币消费同比增长24.55%,黄金ETF持续享受增值税豁免,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标准化投资产品。相比之下,通过金店、银行柜台等非交易所渠道购买的实物金饰,因13%的增值税负担而价格高企,进一步削弱其消费吸引力。11月1日实施的差异化增值税政策,更是在制度层面加速了黄金市场向“投资主导”结构的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金需求亦稳步回升。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黄金凭借其不可替代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关键技术环节的关键材料。尽管该部分体量尚小,但增长稳定,为黄金需求提供了新的结构性支撑。

供给端同样出现重大突破。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探明资源量近1500吨,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个世界级金矿;三山岛金矿副井深度达2005米,刷新国内超深井纪录。这些项目虽短期内难以改变全球供需格局,但为中长期资源安全奠定基础。

市场对金价走势的分歧正在收窄。尽管近期现货黄金自4100美元/盎司高位小幅回调,但机构普遍维持乐观预期。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表示,瑞银维持未来12个月金价目标在4,200美元/盎司不变。倘若地缘政治或金融市场风险加剧,可能推动金价升至上行情景下的4,700美元/盎司。当前回调更多源于技术面超买修正,而非基本面逆转。全球央行第三季度购金量环比大增28%,黄金ETF持仓大幅增加,金条和金币需求连续第四季度超过300吨,显示买盘依然强劲。

这一转变意味着,评估黄金价值的坐标系必须更新。过去,节日促销、婚庆旺季、克重销量是观察市场的窗口;如今,更应关注各国央行储备变动、全球未平仓合约、ETF资金流,以及货币政策路径。黄金不再是橱窗里的炫耀品,而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压舱石。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金融市场院长 主要关注银行、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动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