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全站导航
 


编者按: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向全世界扩散恐惧,全球的资产价格全面下跌。面对危机,我们该怎么转危为机呢?在当前的经济“乱世”中,什么才是更好的生存发展之道?目前大家奉行的方法是“抄底”。抄底“资产价格”,抄底“金融人才”。

 

  日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频密。中石化收购加拿大TYK石油公司进军上游资源市场,263并购美国iTalk,中海油并购AWO,首钢并购澳矿企。此外,沪政府、杭州市政府、以及一些券商和大企业开始大批引进华尔街人才。

 

  毕竟,金融危机没有破坏资产的基本素质,更不会使生产力水平倒退,它所起的作用是使资产价格严重低估,为我们提供一次绝好的买入机会,这是我们可以抄底的根本原因。

 
 
收购加拿大TYK石油公司 中石化进军上游资源市场
 

12月15日,中石化集团相关高层表示,该公司对加拿大Tanganyika石油公司(多伦多交易所代码:TYK)的收购已经获得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中石化以31.5加元/股的价格收购TYK即将获得最后的成功。【全文】

263并购美国iTalk
 

263公司并购美国电信运营商iTalk公司的协议已经得到商务部的最后一个环节的批准。263将用现金购买iTalk公司的定向增发股份,双方约定,263公司分步骤最终掌控iTalk公司50%乃至更多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全文】

傅成玉首谈中海油并购AWO
 

7月7日,中海油下属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以大约195亿港元要约收购挪威石油钻探承包商AWO公司100%股权。仅仅4天后,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全文】

首钢2.5折并购澳矿企,或将绝对控股
 

中国首钢以2.5折低价并购澳洲吉布森山铁矿获重大进展。“首钢将有可能借此获得吉布森山铁矿的绝对控股地位。”业内人士指出,“这场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资产重新洗牌,相比年初高价竞购,首钢此次可以说以2.5折低价购得澳大利亚矿企。”【全文】

中投牵头欲购AIG旗下美国人寿49%股权

由中投公司(CIC)牵头的一个财团正在洽购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美国人寿49%股份,此交易价值最高达到106亿美元。不过,AIG在日本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在核对事实,还不能对该报导置评。【全文】

工行拟投资菲GFB银行,锁定新兴市场
10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表示有意愿投资菲律宾GSIS银行。分析人士指出,区别于其他银行进军欧美市场的激进做法,从欲入股菲律宾GFB银行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布局海外的稳健策略,将继续锁定新兴市场。【全文】
 
 
 沪政府110岗位“抄底”华尔街人才
 

记者 张婷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日前在某论坛上透露,上海金融工委正计划组织沪上金融机构招聘团,到华尔街进行“人才选秀”。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如今不仅美国股票价格跌入谷底,人才价码亦便宜,抄底“人才”似乎是当下不错的投资方向。(全文)

中国券商逆风“出海”揽人才

 

记者 严钰 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券商迎来一个国际接轨的机会,华尔街金融业裁员使得国内券商有机会获得专业人才。分析人士称,在国际业务和创新业务方面,国内证券公司处于发展初期,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外人才的流入,有利于该领域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手段。对传统业务人才的招聘,也反映出大型券商目前深化发展经纪业务模式的需求。(全文)

杭州市政府年底华尔街“揽才”
 

记者 张东红 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准备在年底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华尔街招聘人才,以满足杭州市对金融人才的需要。杭州市“金融一条街”庆春路所在区的上城区政府有关人士,则告诉记者,区政府已经为“海归”人才,准备了安家、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他们回来主要是看有没有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好的后勤保障。”(全文)

科锐国际新生意:贩卖华尔街金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阳 由于时差原因,宫宇每天都比同事早一个小时到办公室,在十点之前完成与华尔街两三个求职者的沟通。宫宇所在的科锐国际是一家专门为企业提供猎头服务、招聘流程外包服 务 (RPO-Recruitmentprocessoutsourcing)和第三方派遣服务的招聘咨询公司,其中猎头业务占到了80%。(全文)

  相关阅读:
 
人才流失:在华银行紧迫问题           抄底华尔街人才,小心水土不服                买下华尔街          

 
 

正方观点

王忠明(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在美国推行强美元、低石油价格的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率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未来时期是中国建立石油储备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搞资源并购的最佳时期。

郑京平(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

郑京平建议,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上的差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国内并购。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时最好选择实体经济和债务比较清晰的公司,另外,目前更应该考虑借助审计和研究机构来协助并购。

党宇(高盛高华证券董事总经理)

党宇认为,把握海外抄底时机固然好,但在这其间,中资企业要练好六项基本财技,以避免屡战屡败。首先公司要应该有一个清晰战略思路,到底去收购技术还是收购销售网络,还是去收购人家公司国际品牌?第二点要把握好本身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全球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以免在行业周期不大适合的点上去高价收购一些资产。第三点在跨国并购确实要兼顾计划和执行;第四点 要非常全面地做尽职调查,对被收购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第五个要与所有利益相仿方都要有效的沟通;六平台的整合。

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

熊焰建议,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也是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海外购买股权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国家应放宽对跨国并购的审批。同时可设立专业的“境外收购基金”,由富有成熟海外经验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牵头,吸收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政策鼓励的国有资本加入,发改委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冯世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

冯世良认为,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国际油价目前已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这给中国油企的海外收购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冯世良透露,国家日前在有关会议上表示,优先支持石化行业的海外并购,很有可能成立一项专门的资金来支持相关企业,以解决我国原油不足,50%依赖进口的局面。事实上,近日中石油和中石化对外收购项目也时有发生,中石化此前甚至已经获得沙特一个天然气项目80%的股权。

反方观点

邓俊豪(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如果单纯从价格而言,现在进行并购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银行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但是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这种机遇变成创造价值的能力。我觉得对有一些机构来说,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整理来说,现在时机还是不成熟的。

廖子光(美国纽约廖氏投资集团董事长):现在进军华尔街很危险。首先,人家好的企业不会卖给你,会卖给本国资本。其实,现在去买,买到的也是烂果子。懂得市场的人都知道,便宜东西不要买。如果说大力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现在还不够这个资本。而且在这个事情上,我们也有例子,我们也买了贝尔斯登,最后结果怎么样。

我们现在也不是资本国家,但进入WTO后,他们要求我们开放我们的银行等,但是我们出去买到的都是烂果子,人家来中国买到的都是好东西,中国人并没有捡到便宜。

党宇(高盛高华证券董事总经理):近几年中资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很少,中介机构接触的项目都已经很成熟,但有20个能成功并购一个就很不容易,海外并购失败案例确实很多,常见的原因往往是行业和市场趋势的预测判断失误、企业本身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本身的战略可能定位不佳、太容易融资或者获得太高的价格、不充分的尽职调查、具体的整合问题……

郑京平(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金融危机下对被收购企业的金融资产和债务的估值存在更大难度和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使得与金融资产投资相关的企业的经营状态以及债务状况一下子比较难看清楚,“被并购企业的金融债务的价值该怎样去评估是个难题。”

吴念鲁(中国国最早一批国际金融专家):中资行出海需看准天气。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国际经济形势变得纷繁复杂,全球金融业正经受严重考验。然而就在这个风险关口,中资银行加大了出海并购的规模和频率。吴教授认为,中资银行以并购形势出海发展本身没有错。然而欠妥的在在不合时的时间、不合适宜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并购决策,中资银行的亏损在为次贷危机埋单,让人忧虑。

楼继伟(中投公司董事长):目前不适合海外抄底。考虑到西方银行前途未卜,关乎他们命运的政府决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不适合对他们进行投资。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