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辽足:死于“钱”途(1)
1 | 2 |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袁野 2008年11月23日,沈阳市铁西体育场,曾经缔造过中国足坛十连冠神话的辽宁足球队从中超联赛降级。这已经不是辽足第一次遭遇降级之灾,13年前的11月25日,在沈阳的另外一座体育场,那座曾经见证了中国足球惟一一次冲击世界杯决赛圈成功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辽宁队经历了第一次降组。如今,那座被称之为“福地”的体育场已经从沈阳市的版图中消失了,因为要打造沈阳的“金廊工程”,五里河体育场被拆除而改建商厦。“中国足球福地”的消失,与钱有关;同样,曾经作为中国足球基础的辽宁足球队的两次降级,也都与钱有关。
第一次降级
专业体制下的足球几乎没有人谈钱,所以当初即使辽宁队从1984年到1993年连续拿了10年的全国冠军,但是辽宁队的球员并不富有,包括马林、傅玉彬、高升这些老国脚们,在体育人才兴旺的辽宁省、在有 “金牌工厂”之称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之内,十连冠的荣誉也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大院”里面,不要说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都一抓一把。所以,与现在奥运冠军的收入远不及一名现役国脚所不同的是,在那个年代,成绩与收入在很多时候是成正比的,于是,十连冠的辽宁队还是相当羡慕那些有世界冠军头衔的其他项目运动员。
其实之所以羡慕,关键原因就在于: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可以分房子。在20年前,能够分到一套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很多运动员拼了一辈子,为的就是能分到一套房子。于是,就在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边上,有一座“冠军楼”很让人眼红,那是为了奖励那些夺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省政府专门拨款盖建的,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参与分房。因此,辽宁队的球员们就算拿再多的全国冠军,也没有机会住进冠军楼,时任辽宁二队主教练的王洪礼虽然住在冠军楼,但却是得益于妻子朱香云是乒乓球的世界冠军。
之所以要介绍这样一段背景,因为这与辽宁队在1995年的第一次降组有很大关系,当时的辽宁队,部分主力队员就是因为分房子的问题与俱乐部闹得水火不容。话题还是先回到1994年职业联赛初期,当时一些十连冠的队员意识到继续在辽宁队混下去已经没有任何“钱途”,因此一些队员前往日本踢球,也有不少队员纷纷选择了同省的大连队——那时候的大连队由大连万达集团赞助、后来又被万达集团收购,所以转会到大连队的老辽足球员都在自己足球生涯的最后阶段挣到了一些钱,也同样因为开发房地产的万达集团做后盾,人生大事的房子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相比于出国的、转会的,留守的一部分老辽足队员依旧困顿,1995年初,辽足内部曾经发生一次鲜为人知的“兵变”,球队与俱乐部的大股东辽宁远东集团因为工资、奖金以及住房问题发生争执,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远东集团最终退出辽足。经过这一折腾,辽足大伤元气,仅由“新世界集团”等几家企业少量的赞助费维系生存。比起国内其他俱乐部的红红火火,元气大伤的辽足在保组战中斗志全无,最终无力回天。
回顾13年前的降组,一位辽足元老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降组原因,那时候都说辽足是为十连冠还债,说辽足不重视后备力量,其实那时候辽足并不缺人,缺的就是钱。职业化风风火火,可是辽足没有钱,人心肯定散了,球队自然也就垮了。
1 | 2 |

- ·嘉里中心举办特奥晚会 | 2008-12-31
- ·策马王者风云战场 | 2008-12-31
- ·阿德莱德自行车大赛 | 2008-12-30
- ·中国水上运动荣誉殿堂暨奥运颁奖典礼 | 2008-12-30
- ·中网5年飞升亚洲皇冠 | 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