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冲/文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了。在4月21日这一天。
对全体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刻骨铭心。这是中国全国哀悼日,为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萨翁也在这一天离去。
所有中国人都感激萨翁,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从萨翁去世后,中国公众对其的高度统一评价就可以看出来。还有各级领导和体育界人士明显也都表示了感激之情,比如“何振梁缅怀萨马兰奇:他永远活在奥林匹克事业中”、“邓亚萍:萨翁去世很震惊很心痛 帮助中国圆百年梦”、“于再清:对萨马兰奇去世郑重哀悼 中国人民感谢他”、“袁伟民:萨翁去世感情上难接受 他是有智慧的领导人”、“魏纪中:奥运会有今日归功萨翁 我将永远是他的学生”、“白岩松:全中国哀痛的日子里 最深地追悼萨马兰奇”、“杨扬:萨马兰奇是我偶像 曾鼓励我为奥林匹克做贡献”、“许海峰忆萨马兰奇:他上任后把奥运会首金颁给了我!”、“刘翔永远缅怀萨马兰奇 北京奥运退赛获萨翁慰问信”、“奥运冠军邹凯:非常敬仰萨翁”、“仲满:他的成就我们牢记”、“郭跃华:他非常善解人意 阿联微博客:萨翁一路走好。”
一目了然,中国人之所以感激萨翁,其原因自然是认为,是萨翁把奥运会的举办权授予中国北京,让中国人圆了百年梦想。这可能跟北京赢得举办权时,是萨翁的亲口宣布有关。不过,申办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而且萨马兰奇作为主席并不具有投票权。所以不能说是他授予了中国举办权。
诚然,萨翁和中国的关系一直良好,他的形象在中国也十分崇高。他对于中国能够举办一届奥运会也是一直倍加推崇的。因为中国有着13亿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如果没有举办过奥运会,那必定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遗憾,奥运会也不能叫做全球化、国际化。为此,萨马兰奇在位30年29次造访中国。他还在国际奥委会内积极帮助中国推广形象。可以说,中国举办奥运会不仅是圆了中国人的梦,也是对奥林匹克运动最好的推广和扩大。
萨翁的功劳还有很多,比如魏纪中所说的“奥运会有今日归功萨翁”。的确,在萨马兰奇于1981年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时候,当时的奥运会已经濒临困境。奥运会的巨大开支成为了举办国的严重财政包袱。但萨马兰奇上任后,大胆引入商业元素。此政策几乎是立竿见影,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奥运会不再亏损了,甚至通过良好的市场开发还大有盈余。奥运会的申办、举办、发展由此进入快车道,每一届都竞争激烈。
因此,在位30年,除了以一己之力为他的家乡西班牙巴塞罗那赢得奥运会举办权;把奥运会带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拓展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之外;奥运商业化应该是萨翁的又一大重要成就,甚至是最大成就。当然,随后体育被商业绑架的问题则需要后人的智慧。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萨翁把奥运会带到中国之前,还有另一大功劳:把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女子举重等中国绝对优势项目缔造成奥运常设金牌,让中国兵团成为金牌大国。如果不是萨马兰奇的推动,这些项目还徘徊在奥运会大门之外。进而借助东道主的优势,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金牌大国。
不过同样,在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变得过于臃肿,成为几个大国的轮回游戏。因此,为奥运瘦身成为了继任者罗格的任务,甚至罗格的继任者也需要继续努力。
对于萨翁的继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他推动中国主办08奥运,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金牌大国,却没有让中国成为哪怕前五的体育强国。萨马兰奇做到所能的一切,让中国运动员堆金如山,让中国老百姓喜笑颜开,但他还是没有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有能力长期从事体育运动,懂得独立的体育精神,至今,中国体育设施人均占有率在世界五十名开外,体育人口占有率在八十名开外。”体育评论员李承鹏说。的确,体育的本质不在于金牌,而在于健身。当然,这也并非他的错,而是中国体育制度的错。
萨马兰奇的时代结束了,他对中国的贡献是让我们对奥运赛事产生了莫大的关注。在他身后留下的思考是,我们该怎样看待体育?毕竟体育的本质不在于金牌,而在于健身。我们在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之后,或许不该再需要通过金牌来激励人心了吧。
- 鹏润涉足体育用品业 “国美锐动”浮出水面 2010-04-22
- 2010浩沙比基尼之夜 2010-04-22
- 【逝者】别了,萨马兰奇 2010-04-21
- 挨揍的球员 2010-04-20
- 体博会的三对逻辑 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