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台湾的电影梦(2)

订阅
2009-07-13
杨婷婷
 1  |  2 

合拍片是否会带来重生

此次诸多台湾电影人来到大陆最被关注的即是合拍片是否有可能。由于两地巨大的文化差异,这是否真的可行?由于有香港与内地的成功经验,台湾自然也不想放弃内地如此巨大的市场。

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香港电影业界打开了庞大的内地市场。当年几乎被认为濒临死亡的香港电影业在与内地合拍中得到了重生,目前合拍片已经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主流。在票房收入上,2003年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内地票房只有2亿元人民币,2004年即提高到5.2亿元,此后每年迅速递增,到2007年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

台湾导演朱延平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此次台湾电影人来大陆,将会拜会广电总局方面领导。此次拜会的成果还没有显露,但朱延平透露说可能会比想像的还要好。与大陆合拍片是否是台湾电影的重生之机,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从冲突到相互妥协,才获得了票房巨大成功。台湾导演的个人主义与内地厚重的传统必然会产生的冲突该如何解决?侯孝贤承认自己也曾想过与大陆进行合拍,但这一点事实上很难做到。内地和台湾还没有找到合拍的方法,政策上大陆也没有像对待香港一样制作出详细而规范的合拍规定。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香港电影在与内地合拍片之前已经有许多电影以及电影明星被大陆观众所熟悉,人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而台湾电影的面孔则一直模糊不清,如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台湾本土文化,也是假使能建立起合拍片机制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朱延平自嘲自己是最像香港导演的台湾导演。在拍摄《大灌篮》之前,对于这样的合拍片邀请他思考很久后才下定决心。而其他台湾导演即使收到了类似邀约,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也不敢同意。这与香港有很大不同,香港的电影工作者在接到电话后可以立即背上行囊前往内地,干活赚钱这些香港务实的特质在电影上也有所体现。侯孝贤认为台湾导演身上背着很重的文化包袱,甚至水土不服都要被他们考虑在内。这可能是两岸隔阂得太久,侯孝贤玩笑地评价台湾导演的这种顾虑“就是比较娘啦”。

不过如果合拍片这种形式得以实现,内地文化巨大的影响力是否会削弱台湾电影本身的特色?香港电影与内地合拍之后尽管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总被人诟病失去了香港文化特色。连续四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均由内地女演员获得,台湾电影是否也会走上这样的老路,失去自己的文化内核,而变成纯粹赚取票房的商业电影?

著名台湾导演李安其实早就是一个合拍片的先行者并且大获成功。他的两部华语片《卧虎藏龙》与《色戒》都拥有来自两岸三地的资金、工作人员。李安的传记中说:“我在英国拍片,用英国班底;在美国拍就用美国班底;拍《卧虎藏龙》用的是两岸三地的工作人员,再不够,就从美国调。总之,我混用适合当地及我的方法,拍我想拍的电影。”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