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商务生活 > 编辑选择

土楼围城(3)

  
作者:张晶
发布日期:2008-07-28
 1  |  2  |  3  |  4 

不确定的未来

外来人对这种巧夺天工的建筑形式充满好奇,而土楼人家却向往着更加现代的生活。

“土楼里住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少的。”曾经居住在承启楼的小学教师江树新近几年也搬了出来。在他看来,大家都喜欢独门独院,住到土楼里,只是满足了特定时期的生活需要。“看土楼要用历史眼光,不能用现代眼光。”

承启楼周围和其他地方别无二致的新式房屋,不仅数量日渐增多,而且成为当地人标榜财富的象征。“有钱的住新房,没钱的住土楼”,李亨瑞毫不掩饰的说。几年前,他就在自家的“松竹楼”隔壁盖起了三层高的 “洋房”,“我兄弟的房子在对面,他挣的钱多,比我的楼漂亮。”

新房比土楼生活便利,这是大多数当地人都会认可的。传统土楼中卫生间都设在楼下甚至楼外,上下不便;加上空间狭小,私人空间完全被牺牲,邻里之间免不了口角之争,吵闹不断,“就连觉都睡不好”。

这些年来,政府开始对土楼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以前的土楼内,到处都是鸡鸭,有的猪圈直接盖在厅堂外围,“垃圾直接倒,家门口和菜地没什么区别”。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但能得到改造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相对于闽西上万座土楼来说,申报“世遗”的46座土楼,只是凤毛麟角。

欧阳耿也见证了这种变化。作为漳州师范学院的英语系副教授,他从十年前就开始协助政府翻译和整理大量的申遗资料。他认为,遗产必须是活的遗产,“房子不住人,很容易坏”。

但是对遗产的保护不可能阻挡当地人追求现代生活的权利。如今土楼内最常见的场景是;老人们忙碌着家务,或是抱着淘气的小孩,坐在一旁等日落而息。“政府可能会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用地不要钱,稳固一些人继续生活在土楼里。”而在环极楼等一些地方,每家每户轮流做清洁,也能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报酬。

申报世界遗产的46座土楼,大都已经跟政府签订了合同,每年可以收到几万元的租金,在家族内进行分配。衍香楼因为开发相对较晚,目前由家族内的人承包下来,和楼里人达成协议,将门票收入中固定的一部分上缴给楼里,用以祭祖和维修,有剩余时再做分配。

土楼中的人已经敏感的觉察到“申遗”带来的商机,在“南靖田螺坑”,有位自诩为 “老古董”的老先生黄庭芳,挂出大大的广告招牌——“话土楼”来招揽生意。早年因竹编手艺率先富裕起来的南靖县,因为大规模砍伐毛竹,破坏了生态,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回归传统的生产方式,种植些烟叶、茶叶和水稻。

“安溪的人都来找我拿货,贴它们的标”,居住在田螺坑步云楼的赖连秀摆弄着自家茶厂生产的铁观音,得意地说。他告诉记者,政府目前每年给居住在土楼里的人50元的补贴,只允许开餐馆、宾馆,不允许继续饲养牲畜和家禽,包括出售一些纪念品也要受到阻拦,人们只能想些其他途径来获得收入。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在申遗前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就在不久之前,衍香楼楼主苏恒瑞也接待了一位以开发为名的商人。陪同讲解完毕后,这位商人感叹道,你这里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啊,楼前的花园可以建一个娱乐城,观景台下面的空地适合开发一片游泳池。

 1  |  2  |  3  |  4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