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听古典音乐(3)
音乐消费与教育
2008年岁末抵京的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其创始人何塞·安东尼奥·阿布列事先向中国有关单位表示,希望在北京的长达一周的时间内安排大师班和音乐普及讲座,以集中展示委内瑞拉的音乐教育体系,这是此次乐团巡演的核心内容。但最终大剧院本身没有举办除公开排练以外的普及活动,也并未授权第三方联合操办。如今委内瑞拉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古典音乐强国都开花结果,在中国却一阵风,刮过之后再无人问津。
在艺术的普及与教育方面,中国的确乏善可陈。曾伟说,古典音乐普及了这么多年,值得一提的成果是出了一个郎朗,它的效果也仅仅是让中国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子女送去学琴,但是能有多少个郎朗呢?这在2008年的国际音乐节就可见一斑,郎朗出现在十几场演出中,这在哪个国家都没出现过。而现在被众人熟知的演出季,只有中国爱乐乐团能坚持与国际接轨,每年公布从来年9月到第二年的7月的节目单,比较稳定。这种演出季的推广和目前三个月公布一次被冠以“演出季”的单纯宣传是非常不同的。
曾伟目前已经离开北京国际音乐节,目前正在参与一个暑期少儿古典音乐普及项目。这个项目计划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内容包括低票价的系列音乐会、演出讲解以及跟孩子们的互动环节。“现在学琴的孩子很多,但真正古典音乐的教育和熏陶机会很少。”他回想起80年代的时候广播里节目种类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个栏目叫‘请您录音’,专门为买不到或买不起古典音乐的人翻录磁带而设计,后来因为版权问题停掉了”。即使是到了商业大潮涌动的90年代中期,曾伟也有过同时主持四个古典音乐节目的经历。但是到了1998年以后,像他这样致力于媒体普及工作的人就清闲了许多。他觉得这跟教育和音乐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东西一旦市场化,一切以短期的效益为主导,根本没人关心艺术的培养。学校只看升学率,媒体只看收视率。但收视率和艺术水平是两回事。”

- ·许巍:从反叛到皈依 | 2009-03-23
- ·闪开!今天我们80后 | 2009-03-18
- ·中国锣鼓 | 2009-03-13
- ·美好的静止 | 2009-03-12
- ·北京新乐团09开幕式音乐会 | 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