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线十年:中国民营电视的诞生与发迹(2)
1 | 2 |
娱乐为王
2009年是光线传媒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光线一度栖居于北京西三环27号,一座1400平方米的小白楼,因其欧式风格的外表以及内部从事的工作,被很多人称作“光线梦工场”。如今几经搬迁,办公室已挪至近雍和宫的护城河畔。
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业已经历了数次涅?,但并没有多少人预料到一个呼啸而来的娱乐时代。中国电视走过相当长一段精英化、雅文化、严肃为主的道路。《东方时空》的诞生和风靡即为明证。白岩松这位体制内的电视“老人”曾鲜明地抛出一个观点,“现在电视台的问题在于,严肃的不够严肃,娱乐的不够娱乐。新闻应该躲在娱乐的身后,需要发声时才出来。”他也同样认同娱乐和制播分离间难以分解的关系,“娱乐的主持人应该走向市场,应该走向制播分离的路。”
早期国内的电视台并无全国市场意识,只是服务于自身,栏目内容不仅乏善可陈,甚至出现明显匮乏的状态。当王长田发现娱乐资讯这个庞大的市场在国内几近空白的时候,他选择到香港和美国两个娱乐业最发达的地区进行考察,最终认定这条路有远大前程。他甚至开始将未来一手创立的“光线传媒”规划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传媒集团,以娱乐为圆心,环环相扣,辐射出一条完整的娱乐产业链。
某种程度上,熟谙电视运作规律的王长田复制了一条西方国家走过的路:美国早期的三大传统电视网——ABC、CBS、NBC,大量节目都是自制,也即均在制播合一的体制下生产电视节目,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制播分离同样率先从娱乐节目松动。
“娱乐业是个巨大的产业,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电视首先是大众娱乐工具,其次才是信息传播工具。”在这样的判断逐渐成为业界共识的同时,光线也渐趋成为一家多面孔的媒体娱乐公司。仅以电影为例:从营销角度进入电影业,这正是光线长袖善舞之处。事实也证明,电影推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手机》尚未上映便已收回全部投资。《伤城》、《铁三角》等影片,光线都是其幕后推手。就在不久前,光线刚刚获得北京银行的2亿元贷款,用以未来三年40部电影的制作发行。
光线成立五周年时,曾出版《娱乐为王:王长田和他缔造的娱乐传奇》一书。“娱乐为王”一语双关,暗合王长田的姓氏。书中的王长田曾表示,自己最想对话的人是刘长乐,他认为中国最成功的频道运营就是凤凰卫视,而光线也以此作为频道运营的参考模式。而他最为欣赏的国外企业家是巴里·迪勒,后者32岁便成为派拉蒙影业的CEO,42岁为默多克打造了全美第四大电视网,50岁从一家电视购物公司重新开始,逐步打造了一个由70余家网络公司构成的电子商务帝国IAC……
很难想象这是否正是王长田的内心梦想。但是在2008年底,他在《财经》年会上曾乐观地预测,五到十年内,中国将出现五家至十家巨型传媒娱乐集团。
2009年7月16日,《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中提出,“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对王长田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电视机构,用“全传媒+全娱乐”的商业模式试水十年间,光线始终是带着镣铐起舞,他必须掌握好精巧的平衡术,过急过缓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有人曾评价,中国的制播分离是 “播出段垄断化,制作段市场化”。如今,与民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制播分离”政策,终于逐渐从模糊不清转向适度鼓励。
早在五年前,孙玉胜就已经提出,制播分离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分离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交换关系,最终实现用更少成本让观众看到更丰富多彩的好节目。这个上世纪90年代就已传入中国的电视概念,一度呼声很高,继而转入沉寂。在如此反复之中,中国民营电视的实践也早已超出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制作和播出分离”的字面之意,而转向更为深远的电视业体制变革。无论“成为中国的时代华纳”是长路漫漫的梦想,还是渐行渐近的可能,民营电视的十余年,至少说明了传统电视台的垄断地位逐渐消解,格局正变得多元。
相关链接
第一家民营电视机构的诞生
1994年,第一家民营电视机构——嘉实广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由此,打响了中国电视产业制播分离的第一枪。
“嘉实”成立后,陆续推出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 《影视新干线》、《新闻故事》、《娱乐特快》、《重案调查》、《热点人物》、《目击者》等栏目,先后在全国超过四百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
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以“嘉实”为代表的民间电视制作力量渐渐壮大起来。
近几年,受到各方因素影响,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日益陷入困局,“嘉实”也不得不被迫改行。
光线传媒——娱乐全中国
1998年,光线传媒的前身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成立。
随着1999年 《娱乐现场》(当时为 《中国娱乐报道》)节目的开播,光线迅速从幕后走向前台,并逐渐成为中国民营电视机构的先锋和领袖。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光线传媒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电视制作商和发行商。创作、策划了 《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影视风云榜》等炙手可热的娱乐节目,并在全国600余家电视频道播出,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真正做到了“娱乐全中国”。
如今,光线传媒已经不是一家单一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到电视产业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场活动、电视剧、影视经纪人等等。拓宽了民营电视机构的运营模式。
凤凰异军突起
1996年,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宗旨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进入中国大陆地区,成为少数几个获得中国大陆部分地区落地权的非内资电视媒体。
这家来自香港的电视台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令当时的国人眼前一亮。比如:《飞跃黄河》、《97香港回归世纪报道》、《戴妃葬礼华语直播》以及对“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直播,均受到了内地电视观众的广泛好评。
1 | 2 |

- · 彩色电视传播 | 2009-12-07
- · 黑白电视直播 | 2009-12-07
- · 电视的孕育诞生时期 | 2009-12-07
- · 《世纪大讲堂》——学术也一样让你听得懂 | 2009-12-07
- · 《名人讲堂》——明星变“学者”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