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雪球,还需要什么?(1)
1 | 2 |
人 焦建 概括足够简单的话,也许用十几个字就能描绘出巴菲特的成功秘诀:足够的雪,以及足够长的坡。除此之外,滚起足够大的雪球应该至少还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足够正确的方向。
“奥巴哈投资圣人”巴菲特是如何做到把雪球越滚越大的?它们如此简单。而凡是那些宁愿从书中寻找发财乃至一切成功秘诀但在现实中很难坚持下来的人,他们很难不对此抱以怀疑态度——正如兰德在《源泉》中所描绘的内心缺乏自然动力的人。缺乏主动性使得他们宁愿相信十万字概括出来的废话,也不愿意相信那些简单的朴素的道理:有原则,不盲从,价值投资,以及足够坚定。他们希望能够有如同做试验般的试验手册,可以帮助他们一步接一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他们除了运气之外,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上述的简单十几个字当然不足以构成出版一本书的内容。所以,有关巴菲特的传记乃至成功秘籍的书籍便可以铺天盖地的出版——它们既然不已事实根本原则为基础进行限制,天马行空自然成为可能.
这时候,那句中国的古话——画鬼容易画人难,将继续有效。
这套厚厚的将近九十万字的巴菲特传记显然志不在此。因为它提供了太多与致富无关的内容和细节。它提供的是一个对人更加有血有肉更多方面的叙述框架,而不仅仅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简单的赚钱机器。在这个意义上说,巴菲特的确为自己找了一个好的传记作者。
虽言官方,但作者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独特写作立场。从一个也许不免充满花边的角度来讲,作者对巴菲特情史的描述很显然表现出了作者的独立判断:他到底爱过多少个女人?他对于女人的依恋究竟给他身边的女性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他为什么跟妻子分手?这与他早先时候母亲对他的影响有什么关系?
虽然谈到了以上种种所谓“内幕”,但这并不是一本花边新闻集,这正跟它也不是一本致富工具书一样。它给予巴菲特的一生以更大范围的关注,它的确是巴菲特财富人生的优良注解。他究竟是怎么从一个奥巴哈穷议员的儿子变成世界首富的?他的一生中究竟投资过多少公司?这中间的故事是什么?他贯穿其中的财富哲学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
1 | 2 |

- ·电影不是拍给其他也拍电影的人看的 | 2009-01-19
- ·“八月恐慌” 不是“黑天鹅” | 2009-01-16
- ·阅读在复苏中? | 2009-01-15
- ·阅读在复苏中? | 2009-01-15
- ·或许除了自由女神,他就是美国的象征 |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