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穿谎言的人
詹姆斯·W.洛温1942年生于伊利诺斯州中部的迪凯特市的一个白人家庭。林肯当年曾在这座城市做律师,或许洛温后来对林肯的关注与此有关。洛温从小天资聪慧,读中学时就曾荣获“全国优秀学者奖”(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并以此顺利进入明尼苏达州的卡尔顿学院学习,该学院的特点是小规模、高标准,师生比例竟达9:1。
洛温在哈佛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开始任教于密西西比州的一所以黑人学生为主的大学:陶格鲁学院。当时,美国民权运动正在兴起,洛温在这里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的罪恶及黑人的痛苦呐喊。后来的20多年间,洛温任教于佛蒙特大学,主要领域定在种族关系上。
用一般的眼光看,洛温并不是一位很“专门”的历史学家,虽然,他也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他或许应该说是一位多产作家或畅销书作家。在美国,《谎言》的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洛温曾自嘲说,这本书是今天健在的社会学家所写的最畅销的书籍。
美国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洛温的一个主要关注点。为此他还著有《谎言遍布美国:我们的历史景点中的错误》(Lies Across America: What Our Historic Sites Get Wrong)、《老师告诉我的关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谎言》(Lies My Teacher Told Me About Christopher Columbus)、《密西西比华人:夹在黑人与白人之间》(The Mississippi Chinese: Between Black and White)、《密西西比:冲突与变革》[Mississippi: Conflict and Change,与查尔斯·萨里斯(Charles Sallis)等人合著]、《重新思考我们的过去:识别美国历史中的事实、虚构与谎言》(Rethinking Our Past: Recognizing Facts, Fiction, and Lies in American History)、《审判席上的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 in the Courtroom),等等。
可以想象,洛温的文风是尖刻的。但是,辛辣中不乏风趣;更主要的,洛温的书籍是“实证”的。《谎言》初版于1995年。为写作这本书,洛温花大量时间仔细研读了当时美国最主要的12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要知道,那些书籍动辄上千页。2008年再版时,洛温又进一步考察了初版《老师的谎言》问世之后出版的6本中学历史教科书。
也可以想象,洛温的性格是不够宽容的。洛温还有过一件文案。
他与人合著的历史教科书《密西西比:冲突与变革》曾赢得1957年 “莉莲·史密斯‘最佳南部非虚构类’图书奖”。但这本书惹恼了密西西比州当局,该州拒绝在公立学校采用它。于是,洛温联合几个教育组织、与合著者一起对州教科书委员会提出起诉;这就是“洛温诉特尼浦西德(Turnipseed)案”。1980年4月,以《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和第十四条修正案为依据,洛温胜诉。
但这个不怕打官司的人,在笔者的经验里却是温和的。在翻译此书过程中,笔者随时就本书的内容及翻译问题向作者发电子邮件讨教、求助,作者一一及时、耐心地予以答复,并且表示“欣赏”我的问题,希望有机会面谈,似有相见恨晚之意。
还值得一提的是,译者与作者曾为中译本序言闹过一点误会。我曾邀请洛温为中文读者写一篇中译本序言。洛温一开始婉言谢绝,理由是可能没有人愿意出版自己的“刻薄”言论,并且要求,自己的文字不能被做任何删改。在我的再三请求和承诺下,他终于寄来了中译本序言。但这时我反悔了,因为我不确定这个序言在一些人看来会不会过于偏激。最后这个序言还是没能随书出版,这里我要向洛温先生致歉。不过据我所知,这个序言的英文版将在彭慕兰(《大分流》作者)等发起的一个博客上发表。
《谎言》不仅畅销100多万册,而且好评不断。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并最终赢得美国最高图书奖“国家图书奖”,评语是:“阅读的盛宴,对美国教育的严肃批评”。美国各主要媒体及报刊都对此书予以很高的评价。
读者们的反应更是积极,有一位中学生曾给洛温写下这样的网络留言:“亲爱的洛温先生,我实在太喜欢你的《老师的谎言》了。我一直在用你的书从教室后排向我的老师发难。”当然,也有读者认为《谎言》过于偏激,深受左翼偏见之害。亚马逊网站的一位网友评论洛温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嬉皮士、社会主义者、反美分子、反基督教分子”。甚至有人寄匿名明信片说:“把你那些尖刻的思想带到非洲,到那里去矫正他们的历史吧。”
关于《谎言》的好评以及争论恰恰表明,作为民主国家,美国最大的优点不在于没有谎言,而在于允许戳穿谎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谎言是言论自由的产物甚至标志;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戳穿谎言更是言论自由的结果甚至要求。
洛温说,“资本主义引以为豪的一点就是,到处都有愿意出版任何书籍的出版商,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利。”因此,我们不要奇怪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里也有谎言,更不要以此沾沾自喜地讥讽美国的民主及学校教育水平。《谎言》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发应该是:问题人人都有,所不同的,一是程度的轻重,二是问题能不能被提出、被批评、被改进。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为一名中国大学历史教师,笔者对《谎言》所揭示的某些美国历史教学问题感同身受。作者曾经告诉我,他期待看到一本《老师的谎言——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我也期待本书能引起国内历史学界及教育界、思想界更进一步的思考。
- 有爱,生命才会发光 2010-04-15
- 连载五:吴敬琏传 2010-04-06
- 连载四:吴敬琏传 2010-04-02
- 连载五:祖国的陌生人 2010-03-29
- 连载三:吴敬琏传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