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刺激出口新方案 产品退税率可能再度提高(1)
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本报获悉,针对利好政策刺激下的中国进出口形势,2月中旬,商务部钟山、蒋耀平、傅自应等数位副部长带队,分赴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调研。目前,相关调研报告已经完成。
参与调研人士透露,在调研基础上,商务部已在制定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其中包括:建议提高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完善调整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进一步扶持加工贸易等。
密集调研
相比于年前商务部各司局的频繁调研,春节后的这次调研级别显然更高。2月5日,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带队赴东莞、广州、深圳等地调研;2月中旬,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赴青岛、福州调研;2月16日,副部长傅自应赴浙江调研。
“基本是由副部长带队,各个涉及到外贸业务的司局都会参与进去,包括产业司、外资司、政研室、外贸司都派人参加。”参与调研的人士介绍,“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年前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后,外贸企业的处境,以及政策杠杆是否能发挥更大效应。”
广东省外经贸厅人士介绍说,调研的程序是召开座谈会,听取省里对当前外经贸尤其是加工贸易现状的汇报,以及对一季度,甚至半年、全年外经贸形势的判断和建议,再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听听企业的需求”。
形势显然没有估计的那么乐观。虽然一系列利好政策缓解了企业困难,但调研显示,广东、山东、上海等地都预计今年的外贸形势,“异常严峻”,出口增长难度非常大,一季度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
首先是订单持续减少。广东省预测,2009年订单将减少30%以上。青岛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将是出口最为困难的时段。从调研情况看,集装箱、轮胎订单短期内难有大的回升,停产、减产企业一季度尚无恢复生产的计划。
其次是企业信心不足。据广东调查,83%的企业表示对市场信心不足,仅10%的企业认为出口将较上年增加。同时,国际信用环境恶化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广东方面测算,2008年前三季度潜在坏账25亿美元。
青岛方面的调研情况显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库存原料及产成品增加,出口规模萎缩,许多企业为维持国外老客户,保住已有市场份额,不得不亏损生产,出口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1 | 2 |

- · 商务部: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未造成实质伤害 | 2009-08-12
- · 商务部:消除“灰色清关”非法贸易行为应谨慎 | 2009-07-17
- · 悍马审批:发改委与商务部意见分歧 | 2009-07-17
- · 美商务部长:呼吁增加力拓案透明度 | 2009-07-16
- · 悍马审批:发改委与商务部意见分歧 | 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