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外资战略转向:要技术不要钱(1)

订阅
2009-08-24
张斌 刘丹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实习生 刘丹 本报获悉,在商务部近期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参会官员研究了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提出了“只要技术不要钱”的倡议。

接下来,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外国企业提供直接贷款和美元融资支持等政策的出台都或将加速。

这一思路的转变源于中国现在“不差钱”,“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且巨大的外汇储备成了炙手的山芋,令人骑虎难下。

“急了怎么办?把门打开!所以中国现在允许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下一步我看是发债,来借钱吧。”全国政协委员张小济8月19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 “经济每月谈”上说。

要“capital”,不要“money”

“我们现在不需要money(资金),但是我们仍然需要capital(资金+技术)。”商务部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来整合产业链。”

“对外资开放是大趋势再次被肯定,服务业和农业也要进一步对外资开放。相关产业中,价格高质量不好的基本上都是开放程度不够的。”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前段时间,很多专家在说,现在中国不需要利用外资了,因为利用外资的基本理论就是“双缺口”,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外汇的缺口,现在中国不需要了。

“但是,中国的利用外资和一般的利用外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企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转轨,市场力量越大越好,不管是民营还是外资,越大越能推动你转轨,加快转轨是中国最大的利益所在,转慢了整个社会成本就会增加,社会效率提高不上去,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商务部外资部主任马宇说。

开放政策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引进什么”和“怎样引进”是关键。

会上讨论,外资到中国来,带来的美元不再是重点,强调的是技术,这是老生常谈。而 “只要技术不要钱”,这是一种思路的调整。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可以更加快速地开放自己的股票市场接受海外企业进行融资,或者是接受公司债券。

这一点,可以在近期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步伐的加快中看出端倪。今年5月,中国政府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承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7月2日,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8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讲话中表示,海外企业将会在2010年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因为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市场恰恰是中国企业缺乏的东西。所以只要母公司愿意提供担保,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愿意为合格的外商投资提供百分之百的融资支持。外企资产和负债都在中国,如果以人民币计价,这样做可以避免汇率风险。

上述商务部人士举例,假如微软公司在中国要建一个工厂,总部不需要给他钱,可以找中国的银行直接贷款。中国不再需要它拿美元来,这样就不增加我们的外汇储备。而微软这样的公司是高盈利低风险的企业,中国的银行贷款给它也是有收益的。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