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改思路 两类公立医院有望逐步放开(3)
艰难的改制路
除了企业、部队医院外,本轮医改还将一些中间层的公立医院逐步放开。
今后由政府办的医院主要是 “两头”,代表最好水平的骨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由政府主办。
“除了这些以外的公立医院,可以逐步走向民营化。”安徽省卫生厅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这位官员同时表示,“民营化的路很艰难,不好走”。
他举例说,曾经安徽有三个大的铁路医院——合肥铁路医院、蚌埠铁路医院和芜湖铁路医院,当时改制时决定将前两家转为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芜湖铁路医院由社会资本进入,但是最终引进社会资本失败,医院重新改为政府办。
目前该院已经改为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本报,当时民营资本进入后,医院职工特别是老板用不上的技术骨干,利益受到影响,结果就一级一级地上访,政府无奈之下,只好又将医院收回,变成公立医院。
上述官员介绍说,社会资本进入,各地都很慎重,一个大医院改制牵涉几千人的就业问题,而职工一般都不愿意成为私人老板手下的打工仔,所以肯定比较困难。
据悉,早在三四年前,各地都出台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具体举措,但总体来看,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还不是太理想,民营资本占医疗服务资本总量依然低于10%,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
虽然投资者热情很高,但业内人士担忧的是现实会“碰壁”。据介绍,因为这次医改强调的是政府责任,虽然医改方案说一些公立医院逐步变成民营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民退国进。
上述官员表示,实际上现在已经有这种迹象,比如农村的村卫生室,以前基本上是民营的,即个体医生所有,但现在强调基本医疗是政府责任,政府要把这块收回来,所以推行乡村一体化,把村卫生室收编为乡镇卫生院的合作伙伴。
“这有点收编的味道。”该官员说。
业内人士表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体系现状能否改观,还要看新医改后续的政策。

- · 增长仍是主基调 转变方式成新脉络 | 2009-12-08
- · 增长仍是主基调 转变方式成新脉络 | 2009-12-08
- · 通用委托猎头公司Spencer物色新任CEO | 2009-12-07
- · 雷梓:我们需要驯服的是自己的欲望 | 2009-12-07
- · 中国应在哥本哈根提出新的价值观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