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复苏要点:技术、政策、经济性(2)
在刘晓光眼里,关于绿色经济的政策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例如价格补偿机制,他说,我们是做污水处理的,电价、原材料、人工和药物的价格都在上涨,如果水价不上涨,企业就难以循环了。
再比如成本问题,做房地产的,如果在拿地的过程中做了环保的工作,那么拿地的成本就应该比别人低,这样就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去做。如果做了环保的工作,成本很高,卖价也高不了多少,那么谁还会去做呢?
新能源企业形态多样复杂,各自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比如按行业平均水平,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到每千瓦时2元多才能盈利,而风能发电的成则约为0.4―0.5元。又比如核电设备企业,更关注的可能不是简单补贴,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首台或首套核电设备的使用提供风险保障。
刘晓光说,整个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障碍,包括成本、价格,政策扶植体系,还有制度的障碍,如果真要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这些障碍都要解决。现在人们渴望绿色经济和绿色复苏,但是对绿色经济和绿色复苏的具体内容还不是很清楚。对新能源资源再利用和环保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对其他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构成和内容也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刘晓光建议,发展绿色产业要有国家战略、知识普及、政策配套,并制定标准。
刘晓光说:“我觉得这个领域非常大,一个是各种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等。还有就是新能源的动力技术。”
绿色经济、环保产业,也的确是首创一个新的重点发展业务。目前,首创集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了数十家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达到1000万吨,而世界大型水务公司的日处理量也只有1500万吨。
“下一步,我们正在研究探讨进入垃圾焚烧产业的机会。”刘晓光透露,绿色经济可以做的产业很多,比如再生资源的利用、新能源等。
关于新能源的动力技术,会上有人提到汽车,中国对汽车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例如北京这个城市来说,有340万辆汽车,现在开始拥堵。如果真有好的新能源汽车,那这个潜力会非常的大。也可以说它可能带动新能源动力技术的利用,中国可能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一项成为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第一大生产国的计划,并希望到2011年年底,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辆,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领航者。
1 | 2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 2009-12-07
- · 决策层判断通胀看什么 | 2009-12-04
- · 马光远:地方政府债务恐成中国经济第一杀手 | 2009-12-03
- · 银行资本金告急 明年货币政策是关键 | 2009-12-01
- · 赵晓:经济稳定发展高于防通胀 |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