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重振增长?(3)
经济观察报:过去的高增长模式还能否再现?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否要发生变化?
李纲:过去高增长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受到改革、成本、人口等诸多红利的推动,而这些比较优势正在迅速消失。同时,过去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这样的高增长,并不是我们未来想要的。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在变化的,尤其是在今天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思想观念不仅要及时跟上外界环境与自身的种种变化,更要超越这种变化,预见到未来。
张亚勤:我曾指出,金融危机也有正面的意义。一是遏制了失控的超前消费行为,去掉虚假繁荣的泡沫。二是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的好时机。三是实现了人才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四是促使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回归理性。五是唤醒了人们的危机意识。另外,聚焦高增长的幕后动力,我们会发现“创新”和“全球化”是两个重要因素。所以我想,当经济真正回暖,当新兴产业和整合了IT科技的传统产业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我们的经济还将迎来新一轮的高增长。
我想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就在于,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全十美、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美国以高杠杆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已被证明存在巨大的隐患,所以我们才会讨论如何“去杠杆化”;亚洲模式则在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强化了相关国家和区域对出口、对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依赖。这就使我们必须主动去探索新的出路、新的可能——对此,这次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议题已给出部分答案,那就是不同的经济体(比如美国和亚洲)、经济模式之间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创新、着眼长远。所以看待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各个经济体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再用固有的角度和单一的模式去评价与衡量。
吴港平:要想维持以前的GDP高速增长是有困难的。美国目前的失业率是10%,很高。很多人认为美国的GDP能恢复到1%就不错了。中国与过去相比也会有放缓,但是大家认为中国要解决各种问题GDP增长率必须要保持在6%以上。我们当然都希望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够稳步保持5%或者6%长期增长。但是市场总会有波动的。要么就是一起热,要么就是一块儿冷,我们要乐观看待。
曹德旺:增长模式的转变要看中央政府怎么出牌。我认为中国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资本市场和分配制度改革。房地产为什么可以这么火?落后产能为什么始终淘汰不了?地方政府为了维持税源,它就是不愿意淘汰落后产能,就是愿意楼市火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引进了大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产能,原来落后产能却没有淘汰。大厂倒闭了,小厂还在。你说浪费大不大?能耗高不高?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三句话,深化改革,完善分配制度,严打资本市场。

- · IMF经济学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 09-14
- · 亚洲重返跌途的危险 |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