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郑风田:新农保不宜强行推动(1)

订阅
07:22
2010-03-03
温淑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温淑萍 2009年,政府为了更好地让农村人口同城镇人口一样老有所养,正式下发文件,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新探索开始实施。2009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始试点。约有1500万农村人口受惠。2010年,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以统筹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

为探究该项制度今后的发展势态,本报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郑风田教授。

参保难等问题可能显现

经济观察报:新农保制度开展以来,近期有些地方曝出参保人数达10万,有的更多,这算作取得了好成绩吗?还是做的不够好?

郑风田:新农保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短短几年时间是很难估算效果的,有时甚至一二十年效果都很难判断。所以仅从一两年的少数试点还不足以推断。

另外目前只进行了10%-20%的试点,对地方财经的压力还不是很大。一旦大幅度提高覆盖率之后,诸如财政压力过大、动员参保工作难做等问题就有可能暴露出来。

经济观察报:压力大、参保难问题与新农保制度有关吗?

郑风田:目前新农保有不少制度漏洞,其中有两条比较关键,其一是捆绑政策,试点文件要求年满60岁老人,如果想获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其符合条件的子女也必须参保,这个规定存在比较大的隐患,捆绑政策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子女与父母的矛盾会加大、农村资金净流出、逆淘汰现象等。

另外一个是中西部那些吃财政饭的地区,能否拿出足够的财力来进行配套,也是一个大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新农保制度本身如何?

郑风田:目前的制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制度设计是照搬了城市的社保网设计,过多地考虑了社保网的扩大与覆盖,很少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诸如农民收入低、没有工资收入,不像城市征收可以直接从居民所发工资中抵扣。农民手头现金少,社保基金如果每年都需要上门征收的话,能不能征收上来,如何征收,将是一个天量的成本,与2亿多的小农户打交道,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历来都极为困难。

另外如果征收社保基金工作处理不当,过去农业税征收中出现的各种悲剧性问题,诸如搭车收费、强制索要等问题将有可能出现,会引发基层官民冲突,把好事变成坏事,后果也难以预料。

扩大内需的牛鼻子效应

经济观察报:从新农保本身来说,它确实惠及了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惠及更多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中央决定2010年新农保的覆盖率继续扩大推广,您怎么看?

郑风田:按一般的规律,各地都会在中央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层层加码,加速新农保工作的推进。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过快地推进,在相关的问题都还没有有效解决之前,会带来比较大的隐患。还是应该稳步推进,逐步在试点中发现问题,寻找妥善的处理办法,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经济观察报:这样扩大推广有什么利弊?

郑风田:新农保如果处理得好,可以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农村内需的一个工作抓手,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阿基米德支点。

过去如何扩大我国的农村内需一直是个死结,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各种家电下乡等工程,一般都是要求农民只有购买了才能享受,所以容易产生逆淘汰现象,就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农民,由于贫困,反倒因为购买不起,得不到国家的帮助。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