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较快,但在现行统计的城镇人口中,约有1.5亿农民工及其家属虽然常住城镇,但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没有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因此,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这样可以在实质上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问题。对一时难以落户的,也要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人口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迫切,逐步解决好他们的身份转换问题,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关系到上亿人口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其他各方面条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农民变为城市贫民,因此需要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收入保障能力。不仅要考虑农民工的落户和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还要从长远出发,从下一代出发,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加强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自身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推进城镇化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我国农村人口十分庞大,长期积累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需要有一个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重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怎样形成合理的城镇化布局,怎样筹措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资金,怎样使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与城镇化相适应等。总之,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房地产与城镇化紧密相连,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等建设,解决好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等普通商品房供应,规范发展住房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属地性很强,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持续发展水平
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市场需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需求可能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产业发展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一)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居民消费正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这就要求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首先,农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很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其次,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工业品和服务需求的结构调整方兴未艾,并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调整和改善供给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如新一代移动通信进入市场,已经催生出手机电视等空间广阔的消费需求。
在适应国内市场变化的同时,还应敏锐捕捉国际市场变化新趋势。全球主流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和创意正在推动形成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也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无论是发展现有产业,还是培育新的产业,都要充分考虑现实和未来的市场容量,考虑竞争能力,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否则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 台资北上 转型内销市场 2010-06-09
- 国务院研究“渐进式”户籍改革新思路 2010-06-04
- 深圳经济特区内外一体化获批 特区范围扩至全市 2010-06-03
- 上海之后,重庆、长沙房产税方案已报国务院 2010-06-02
- 国务院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 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