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乍暖还寒 内外夹击前景不乐观(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伟勋 吴丽娟 庞丽静 尽管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的寒冬,但2010年的制造业,距离暖春依旧遥远。
岁末年初,很多外向型制造企业都接下了海外客户报价相对固定的订单,但它们却要面对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源成本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盈利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一场赌博。
而制造业预期中的确定因素,大多是久未根除的老问题,比如核心技术的缺失,采购商和零售商的强势,产能的过剩和外资的反扑,等等。内忧外患夹击之下,行业前景并不乐观。
分化
海外订单在恢复,出口价格有回升,尽管幅度较为有限。这是国内众多出口型制造企业2009年春节以来的共同感受。
在制造企业聚集的广东省东莞市,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已经明显恢复,一些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10年6月。内销订单也比金融危机前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重要原因是长期做外贸的制造企业还不太熟悉国内市场。
2009年第二季度,东莞制造企业的海外市场出现复苏迹象,第三季度订单明显增多,订单价格也有所提高。目前,东莞很多企业的开工率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部分企业甚至重新出现了招工困难的现象。
2007年底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珠三角、长三角众多外贸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电子设备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2010年,这样的景象似乎不会重演。随着国外市场的转暖和国内需求的释放,制造业2009年的复苏趋势将延续,但不同的细分行业将呈现不尽相同的走势。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数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已连续第9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回升态势。20个细分行业中,只有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饮料制造业3个行业低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尤其以烟草制品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为最高,达到60%以上。
行业景气度的分化表明在经济连续高速的反弹之后,部分行业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需要调整结构。未来数月,各行业景气度将继续有所分化,总体呈现正常经济时期的特征。
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主导的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新一年的行业亮点。
前者是国家政策刺激消费可以取得成效的广阔领域。前者在国家支持政策延续和消费潜力开始释放的双重刺激下,将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后者则继续受益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尚未完工的大量政府投资工程。
而企业较为分散、产能较为充裕的细分行业,如家居建材行业,未来仍将面对渠道费用过高、商业心态浮躁的环境。2010年,这些情况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可能会加剧。行业内的很多企业仍将为生存而挣扎。
赌局
海外订单的价尽管有所提高,但大部分订单都是价格相对固定的长期订单,而制造企业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成本。它们能否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赌赢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人力资源成本等不确定因素。
与赌场上的碰运气不同,企业运营中面向未来的“赌”有“道”可言。企业只要对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加上过程中自身的努力,就能对“道”有所把握,赢的概率应比赌台上要大。

- · 北京11部门联手遏制高房价 | 2010-02-23
- · 2010 中美关系:多事之秋 敢斗愿合 | 2010-02-23
- · 2010 中美关系:多事之秋 敢斗愿合 | 2010-02-23
- · 包道格:奥巴马会更强硬 | 2010-02-23
- · 周琪:不要过分夸大负面影响,但也要降低期望值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