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乍暖还寒 内外夹击前景不乐观(2)
原材料价格,是制造业2010年共同面对的首要不确定因素。2009年以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有企业对基础原材料、重要能源的强势垄断,让制造业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部分上游零部件的紧缺形成强烈预期。
从制造业对材料的需求角度看,在2010年,出口市场复苏的脚步不会太快,内销市场的拉动也不会太大,原材料价格理应是平稳的。但事实上影响价值的因素还有很多,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的对策。市场充裕的资金很有可能流向商品市场,商品市场的一些商品会被购入以对抗通货膨胀,这就可能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这些商品的价格会被拉起,可能造成一些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
2010年彩电业的上游平板资源会缺乏,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由于主要的面板厂2009年做的计划非常悲观,产能的准备严重不足,造成平板的缺货。不过,这或许只是暂时现象,国内目前建设了四五条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未来会朝着供求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的方向发展。
对外贸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是影响其出口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尽管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早有预期,但2010年的升值幅度,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内贸企业主要担心国内需求能否真正拉动。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生存问题,处于亏损或零利润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拉动内需挑战很大,因为只有企业有了利润,老百姓手里的钱才能多,收入高了才能增加内需。
2008年上半年,随着国内通胀的加剧和《新劳动法》的实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走出2009年的低谷后,2010年,人力资源成本可能重拾增长。
广东一些企业2009年曾到江西等一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招工,发现在国家拉动内需等政策的影响下,当地制造业发展加快,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劳动力到广东找工作的人将会更少。加上目前的就业人口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对工作待遇的要求也比上一辈的人要高,这也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困局
如果说不确定因素将制造业拖入赌局,一些确定的“老问题”将令2010年的制造业再度面临困局。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中国的制造企业大部分聚集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无论是对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国外的技术提供商,还是下游的渠道商和零售商,它们都缺少话语权。表现在价格上,制造企业要承受上游的成本上涨,却又无法传递给下游,甚至为了争夺市场,还需要展开一轮又一轮的价格绞杀。

- · 北京11部门联手遏制高房价 | 2010-02-23
- · 2010 中美关系:多事之秋 敢斗愿合 | 2010-02-23
- · 2010 中美关系:多事之秋 敢斗愿合 | 2010-02-23
- · 包道格:奥巴马会更强硬 | 2010-02-23
- · 周琪:不要过分夸大负面影响,但也要降低期望值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