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票实名制:看上去很美?(2)
铁道部
此次试点之前,人大代表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就春运购买火车票实名制问题提出过专门的议案,在一定的社会层面引起广泛共鸣。但一直被铁路部门以“不可操作”的理由予以搁置。
最典型的一次交锋是,在2007年十二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陆国市提出,针对春运期间买票难和票贩子猖獗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参照民航做法,实行实名制,堵塞倒票漏洞。
对此,北京铁路局回复说,尽管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起到限制票贩子、打击倒票的作用,但由于旅客在购票、进站、上车等每个环节都要出示身份证,在春运期间客流量大、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将降低购票、检票和上车速度。而高峰时段一趟车约运送2000到3000名旅客,如果增加查验身份证,40分钟的检票时间内不可能完成。
北京铁路局还提出,铁路购票实名制是否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有待探讨。
一直到2008年春运期间,面对日益强烈的火车票实名制呼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仍然明确回答:“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建议,我们没有考虑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为此,王勇平给出了三条理由:首先,买不到票主要是因为运力紧张,实名制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春运期间客流量大,相当拥挤,而实名制将增加很多的程序,更加繁琐,在高峰时候不容易疏散,不快捷、不便利。第三,实行售票实名制,最大目的是为了打击票贩。但实际上票贩子为了获利,照样有其他渠道炒票,比如制造假身份证、假票据,实名制解决不了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铁道部的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弯,突然间决定在今年春运期间选择广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进行实名制购买火车票的试点工作?
“民意的压力,使得铁道部不得不就长期存在的购票难及票贩子猖獗等问题做出某种姿态。”广铁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面对人大、政协以及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铁路部门意识到,妥协是一种最好的防守,至于是否真正可行,通过试点的验证,自然会得出结论。

- · 实名制购票新增9种有效证件 |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