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驻京办主任眼中的彻查风暴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2)
“最初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和另一个同事一肩挑,就跟业务员一样,到处发名片。一般是打车,当有客商来,必须‘撑门面’时才能申请包一部车。”张明祥说,“我们联络处不像其他省市的驻京办,在北京经营了那么多年,有关系,有朋友,有酒楼。一开始人脉不熟,公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但市里又压得紧。”
1月25日,张明祥和副手张力一起去一家公关公司谈旅游推介会的方案。双方落座寒暄之后,公关公司方面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张明祥对这套方案的一些细节提出异议,他觉得还需要拉几家投资性的旅游企业参加,宣传效果才好。
但公关公司不这样认为,而且他们没有投资性旅游企业的资源,短期内未必能找来这样的企业。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决定回去研究后再定夺。
副手张力调侃说,我们驻京办拉一个活儿就跟业务员一样,到处堵人家老板。
从公关公司出来后,几人在旁边的一个餐馆吃午饭。几杯酒下肚后,张明祥的言语多了起来。
“我们驻京办主任可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风光,好听不好使,谁都得罪不起,万一哪句话说错了,主任位置就干到头了。别看现在有了房,但根子骨还是要加牢啊,关系都是一点点维护。”
“我现在有时做梦都在背,我们市有土地优势,主要招一些石油化工企业、高新技术、外贸、物流等项目,不招农药和化肥企业。”张明祥说。
吃饭期间,张明祥不停地打电话约人下午见面,希望在年前把一些项目敲定,但均被拒绝。他猛地喝了一大口酒,笑道:“看来今天谈不成了,我们庙小,没资源。”
体制才是根本问题
山东某市驻京办主任认为,由于舆论对驻京办的诟病太深,加上国家反腐的决心,才造成裁撤驻京办的文件最终出台。
“批判驻京办实际上是找错了靶子。驻京办本身没有问题,产生驻京办的体制才是根本问题。假如不尽快实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即使撤销了所有的驻京办,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替代性机构出现在首都街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前司长戚占云如此表明他的态度。
戚占云表示,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正确看待驻京办的功过,不能一味批评他们,一些专家、学者并没有真正接触过驻京办,只从学术上去推断,这样就不能公正地谈这个问题。
驻京办历史
驻京办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乡会和会馆。设在京城的同乡会和会馆的功能不外乎沟通家乡与京师之间的联系,接待来京出差的地方官员及进京赶考的家乡学子。
内蒙古自治区驻京办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驻京办,开设于1949年,最初的功能是方便京蒙两地的交流。

- · 一个驻京办主任眼中的彻查风暴 |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