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一个驻京办主任眼中的彻查风暴

“也许这次真的不一样”(3)

订阅
00:05
2010-02-01
陈勇

 

在1958年至1959年之间共有28个驻京办事处相继成立,且全是省一级的驻京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驻京办的数量迅速增长,驻京办的主要任务也逐步发生变化。

如今的驻京办需要承担派出地党委、政府委托的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承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交办的事项,配合北京市政府做好维护首都稳定的工作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驻京办的热情更高,各省市、区、县纷纷兴建集联络、接待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办公大楼,这些占据京城黄金地段的驻京办事机构一般以省命名。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资料显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和中央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以及一汽、东风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驻京办事处共52个,其中正厅级30个、副厅级3个、市正局16个、正处级3个。工作人员约8000人,其中就职于机关约1300人,就职于所属宾馆、饭店、招待所约6700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各省市纷纷设立驻京办有深刻的体制背景,其一是当时的财政体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说。中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中央特别是各部委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审批上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寻求更多的资源,纷纷设立驻京联络机构。

在这个大背景下,设立驻京办,不仅仅是为了地方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办事方便,更主要的是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自己在北京的窗口单位,获得更多的资源。

如今的驻京办早已从原来的政务型转变到了经济型,接待服务、收集信息、招商引资、劝返上访者维护首都稳定的基本功能保持不变,但协调地方经济协作和发展成了最关键的任务。

安徽省某市驻京办主任认为,驻京办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一个休戚相关的“政策共同体”,有助于形成“地方积极上项目,中央择优给资助”的良性循环圈,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对中央的向心力。

“‘跑部钱进’,不跑啥都不进,政策资金都是要靠腿和人跑出来的。”广西省某市驻京办主任说。

他直言这个风气不可能止住,争取到项目拨款才会得到领导赏识,于公是一种政绩,于私也有了更多可以兜售的稀缺资源。

“不跑怎么行,那些钱怎么下来,项目怎么会落在你市里?你不争自然有人争,到时候领导政绩上不去,你肯定得挨批。”这位主任坦言道。

中部某市驻京办主任透露,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钱的去向不透明,公共财政成了部门甚至少数人可支配的“小金库”。

如果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透明,地方各级部门就不需要支付额外成本,也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下放行政审批权,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的审议和公示,这样驻京办才不会有‘跑部钱进’的现象发生。”一名熟悉驻京办的知情人士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教授也表示,驻京办转型是必走之路,而在治理驻京办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则分别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承担各自的使命。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