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病:土地收益绑架城市(3)
紧接着,王国平提出了杭州的“城建蓝图”,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城市,构建以“国际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绿色大都市。
土地收益最大化
杭州要实现这个蓝图,面临的是巨额的财政投入。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土地。”一位杭州资深业界人士王先生这样比喻,在大规模城建投资欲望下,地方势必会让土地利益被最大化,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市。
“过去十年,杭州一直采用饥渴式供地。”兰洪梅说,按杭州过去5年,年销售4-5万套一手房计算,杭州每年土地供应量应在1200亩以上,才能基本达到房源供需平衡,然而只有2009年高过1200亩。他说,这让丰厚的民资和旺盛购买力去推高房价,接着地方政府根据房价提高土地出让底价。
去年上半年,杭州楼市成交量清淡,土地成交寥寥。于是,杭州市各区县国有企业挺身而出,拿下一季度出让的15个地块中的大部分。成立仅8个月的上城区属国有独资企业——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甚至在去年4月29日以4.6万/平方米的楼面地价,豪夺上城区南山路勾山里B地块,成就杭州新“地王”。
到去年下半年,交易开始活跃,杭州才开始大量推地。此时,杭州“地王”遍地开花。据了解,去年前十个月,杭州土地出让金700多亿元。10月份之后,土地市场继续狂热,杭州推地速度明显加快,最后两个月土地出让金达到近500亿元。
据杭州一位房地产研究人士估计,土地出让金在杭州整个政府收入来源中的比例在55%左右。杭州一家房产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也估算该比例在50%至60%之间。
上述上市的地产公司总经理说,杭州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重高,有其必然性,因为杭州优势不在工业、商业,而是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因此住宅吸金能力强。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浙江外贸持续下降,很多人抽出实业资本,在杭州投资房地产。
当然,在税收方面,房地产的贡献也很明显。一份杭州市统计报告称,今年房地产相关税收成为增收的主力军。在今年房产新政实施、土地招拍挂价上升以及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推进等因素带动下,契税、耕地占用税和营业税分别以35.9%、34.8%和22.8%的增幅位居地方税种增幅榜前三甲。
截至去年底,杭州市的年税收在亿元以上的楼宇已经达到22幢,“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按照杭州市目标是:到2010年,杭州市区新投入使用商务楼宇220座,特色楼宇、“亿元楼宇”均达到30座。
土地依赖症
“如果土地收益大幅下降,城建后续资金就很难供应。”一位当地财政官员坦言。杭州在建的大项目,许多都是前几年安排的,目前资金矛盾不太突出。如果今年许多地价没有拍上去,或者上半年钱进得不多,明年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势必会受到影响。

- · 杭州免去王国平市委书记职务 黄坤明继任 | 02-06
- · 上海卖地日进2.5亿全国第一 北京、杭州... | 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