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实味
张雅楠/文 唐家岭火了。
各方面的关切杂沓而来。
从“房奴”到“蜗居”再到“蚁族”,不断翻新的词语,反复说明着一部分70后和大部分80后对获得一处栖身之所的无奈。
于是人们再次探究房地产暴利的根源,问责政府住房保障的执行力,用悲天悯人的态度去遥望住在“鸽子笼”里面的那些年轻人。
他们刚刚毕业,收入很低,无偿加班,没有保险,挤公交、挤地铁再挤公交,每天的通勤时间在4个小时以上,牺牲居住的舒适度以节省几百块钱房租,他们挤在5平方米的房间里弹着吉他歌唱,亲切地称唐家岭为“大唐”。
他们无奈地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像被接受“蚁族”这个称谓一样。
在这个怀揣梦想、默默奋斗的小小世界里,外力一再侵入,打破固有的默契。
关于“拆迁”进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唐家岭的每条小巷,可以向外来务工人员放开的“公租房”,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传说。
唐家岭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引来了一批批政府领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当然还有媒体。
承诺、感动、怜悯、敬意杂糅一团,向唐家岭喷薄,向那些筚路蓝缕的80后突围者们喷薄。可是现在,面对各怀心意的窥视目光,唐家岭拉上了窗帘。
他们因一处暂时的栖身地、一种暂时的生活方式闻名,但是请不要以人微言轻忽视他们,更不要以“贫民窟”误解他们,他们只是在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中碰巧相遇,以后还会远去,他们其实都相信,奋斗的青春不需要怜悯。

- · 夭折的试点:北京集体土地建“公租房”追访 | 2010-03-08
- · 不能让保障房成为贫民窟 | 2010-03-04
- · 不能让保障房成为贫民窟 | 2010-03-04
- · 唐家岭的新年 | 2010-02-22
- · 秦晖:经济与社会转型的经验 | 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