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唐家岭的新年(1)

订阅
07:30
2010-02-22
胡芳洁 陈文雅

经济观察报 胡芳洁 陈文雅/文 黄杨抬起铺在地上的床垫,靠在墙边,好腾出空间摆放从隔壁借来的小方桌和小板凳。他的女朋友小李正在门口的煤炉灶上生火炒菜,不小心被浓烟呛了眼睛,拼命抹了几把眼泪。

黄杨今年26岁,四川人,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他在北京CBD附近一家IT公司上班,住在中关村以北西二旗的唐家岭村。他每天上班要倒两次地铁、两次公交,来回六十公里、路上需要四个小时。

“我女朋友就在上地上班,我就一直没搬。我本来就在中关村上班,不过去年那家公司生意不好,老拖欠工资。新工作很难找,我只能硬着头皮去大望路上班了。”黄杨解释说。

黄杨:没脸回家

“不是每天都能回来,有时候加班到半夜,公交、地铁都下班了,就只能在办公室里凑合一晚上了,”黄杨揉了揉充满血丝的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太累了!春节前活不多,所以给老板写了假条,趁这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繁重的工作让黄杨没有时间讲究生活。平常也不是每天生火做饭,一般就在村子里的面食铺子上买点儿大饼馒头。他也不太邀请朋友来玩,因为要招待客人,得先搬走床垫才能坐在饭桌边吃顿像样点的饭。

春节就要到来,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纷纷张罗着买票回老家过年。唐家岭的租客们也不例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提着大包小包准备去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年轻人。小贩在街道上摆摊吆喝年画、对联和鞭炮烟花,但是上前询价者寥寥,因为在这路上的都是过客,他们只对行李箱和蛇皮袋感兴趣——唐家岭的春节不属于他们,只属于那些依靠他们的房租生存的本地村民们。这里不是租客们真正的家,仅仅是一个用来短暂歇脚的驿站。

但是,家乡呢?那个每天在心里默念,在脑海中徘徊,在梦境里重逢的地方,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回得去。

对黄杨来说,回家需要勇气。

“我记得小时候,快过年了就很高兴,因为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放鞭炮,现在每当想到回家,就有很多烦心事。去年春节我就没有买到火车票,今年本来是应该回去看看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现在这种情况……”黄杨踢了踢一颗石子,低声说:“家里人说,回家养猪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还是想留在北京。我不相信这么大的城市容不下我们两个人!”

“开始,人人都像过节一样,大家包了饺子,做了很多菜……但后来,当天色已晚,外面的喧嚣静下来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所有这些男孩女孩都聚在一起哭了。”这是北大博士后廉思在一本名为《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蚁族》的调查报告里,描述他和一群唐家岭年轻人吃过的一顿年夜饭。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