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种昂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区划大多沿袭着以大江、大河或内陆地区为核心的模式。近日,这一传统思维被彻底打破。
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关于在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展开蓝色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方案。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由内陆向海洋延伸。
其中,山东最早提出了蓝色海洋经济区的概念。国家发改委近期拟组织中央各部委有关人员赴山东省考察,就该省上报的蓝色经济区规划进行调研。
对于山东获批海洋经济全国试点,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规划,更是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大沿海意识的重塑。沿海意识,决不仅仅是强化地理和区位的概念,而是要树立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取向的发展理念,把自身的发展自觉融入国际国内发展的大格局,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当年10月中旬,胡锦涛再次考察山东时强调,“山东海域面积辽阔, 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由此,山东省开始着手规划建设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区。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主体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的GDP占山东总量将近一半多。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军继介绍,按照山东省的规划,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海陆统筹,由海及路,梯次推进。并初步确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区和联动区。
目前,中国海洋经济的开发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中国科技进步因素对海洋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多,而发达国家是80%;中国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
根据山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山东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拥有3100多公里的海岸线,滩涂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沿岸海湾200多处,岛屿326个,海洋自然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之首。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
-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获批 有望消除环京津贫困带 2010-05-26
- 为发展让路 洛阳邙山东汉帝王陵墓群被回填 2010-05-24
- 鲁商与儒家文化 2010-05-19
- 沈抚铁将共用024,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再进一步 2010-05-18
- 沈阳经济区举行招商会 吸金近3000亿元 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