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市的压力,再加上对体制内的渴望,促使很多在经过“万人挤过独木桥”般的高考后,成功考入一线城市高校的大学生在即将毕业的前夕选择报考老家的公务员。
回乡
“离开学校之后,我不确定我应该去做什么,或能做什么。于是,我的迷茫和父母的强烈意愿组合在一起,促成了我报考公务员。”还有不足一周就将离校的张筱冉说。
2006年张筱冉以近59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太原,开学的时候,父亲亲自开车将张筱冉从太原送到北京。
张筱冉说:“北京对于我们全家,或者对于我的父母来说意义重大。在他们的意识中,北京是中国唯一的大城市,大学毕业后考取北京本地公务员留京发展,前途无量。由于父母都在政府机关工作了一辈子,希望我也走这条路。”
在张筱冉考入大学开始学业的时候,张的父母便开始着手打听北京地方公务员招聘的信息,几年下来,父母觉得报考北京的公务员不现实。
“他们觉得我能顺利考到北京公务员的机会很小。最重要的是没有本地资源,据说这在公务员录取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他们又不愿我到公司工作,在他们眼中公务员之外的工作永远没有保障。”张筱冉说。
“我们的资源在太原,优势也就在太原。”
最后在父母的强烈建议或者说要求下,张筱冉答应报考太原某区的地方法院。
她说,在北京生活了7年,对北京也有了感情。但想到今后将面临四处打工的局面时,就感到难过。她不喜欢漂泊,从这一点来讲,回老家做公务员可能更适合。“以后有机会再往北京来吧。”
憧憬
如果说张筱冉对未来的憧憬更多源于父母多年耳濡目染的灌输。那么,贾霆回乡则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贾霆2006年从福建晋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4年的大学生活很快过去了。面临就业,他曾几次和同学参加北京各地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但结果让他失望。
“我面试了至少5个企业,但由于我是应届生,企业给出的待遇最高的才1500元。要在北京租房,我就觉得这点收入捉襟见肘。”贾霆说。
正在他对毕业后的生活犯难的时候,身边一些同学的选择触动了他。
“好几个同学在毕业前就参加了地方公务员考试。他们说公务员还是最稳定的工作,如果到了好一些的部门,各项福利待遇会更好。”贾霆说。
看着同学纷纷选择回家报考公务员,他开始改变一心留京的想法。他认为,公务员考试的机会难得,要是考不上再回北京也不迟,现在先把握这个机会。如果能到地方政府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据一位前几年考上公务员的同乡介绍,虽然小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但每个月各种应酬和报销很多,工资基本不用动。贾霆说:“这位同乡已经买了自己的小车了,他毕业才两年。”
贾霆开始憧憬着毕业回乡后的日子:顺利考上公务员,很快日子会过得很稳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买车、买房子都会实现的。
他准备回家后报考税务部门的公务员,这是那位公务员同乡和大多数同学给他的意见,他在地税局的叔叔也支持。
他说,回家考公务员起初只是一个想法,但随着了解的逐渐增多,期望就越大,越来越想考。“现在没什么找别的工作的心思,只想心安下来考公务员,这对我的人生来说很重要。”贾霆说。
- “拆迁问责”能令出中南海吗? 2010-05-26
- 辛鸣:让批评政府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2010-05-21
- 国务院今年重点改革户籍制度及收入分配 2010-04-29
- 毛寿龙:有钱有保障是实现尊严第一步 2010-04-09
- 美国智库:中国操纵汇率 导致美国流失240万份工作 2010-03-24